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概念无知觉则空,知觉无概念则盲

(2012-11-27 14:58:08)
标签:

转载

分类: 深度阅读1:人文社科类

今天读张汝伦的《历史与实践》,看到一个有关康德命题的新的翻译:“概念无知觉则空,知觉无概念则盲”(参见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40)。这个翻译似乎对原文做了加工,属于“意译”,但它比其他的翻译更容易理解。

此前看到的邓晓芒的翻译是:“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2)。他的另外一个翻译是:“知性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7。

蓝公武的翻译为:“知性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参见[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 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71)。也有人译为:“无内容之思维成为空虚,无概念之直观,则成为盲目”(高秉江.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1、106)。与之相关的说法是:“概念没有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应的直观,或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1)。这句话也许可以译为:“只有概念没有直观,或只有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或者“只有概念没有感觉,或只有感觉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直观”之所以可以转换为“感觉”,可参考康德的解释:“直观永远只能是感性的”([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2)。综合前面的种种说法,以下译文也是可以理解的:“概念无感觉空,感觉无概念则盲”、“概念无经验则空,经验无概念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感性无知性则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