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曹雪芹女性意识 |
分类: 细读红楼梦 |
曹雪芹是怎样描写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它是一部歌颂女性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曹雪芹塑造的众多女性的角色比男性多,他就想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给女人一席之地。
《红楼梦》中出现了一些超出于那个时代的观念,比如书中主人公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个观念就是《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因此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孩们几乎个个冰雪聪明,秀外慧中,善良可人。而男人们却大都不济,贾家的男人只有“文”字辈的贾敬,“玉”字辈的贾宝玉,“草”字辈的贾兰算是正经人。其余都是些道貌岸然,厚颜无耻之辈。即使有个贾宝玉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也是一个有些女性化的男人。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实际上很早就给贾宝玉赋予了女性意识,自抓阄抓起胭脂俗粉的那一刻起,贾宝玉已经注定了将会是一个“男性女性化”的角色,所以曹雪芹在描写贾宝玉时,使“贾宝玉有着女性化的言行举止”“贾宝玉有着女性化的喜好打扮”。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贾府家说了算的都是女性。贾母是老祖宗,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而手握荣府治家大权的是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只抓权不掌权,实际掌权的是她的内侄女兼侄媳王熙凤。而在王熙凤小产修养时候,则由李纨、贾探春和薛宝钗组成“三驾马车”继续行驶大权,因此也可见贾家男人之衰了。
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作者借贾宝玉的丫鬟春燕之口说:“怨不得宝玉说‘女孩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子来?’”
在第七十七回,贾宝玉更是表现出了对这些成为“鱼眼睛”的老妇人的厌恶之情。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把迎春的丫鬟司棋撵出去了。当周瑞家的赶司棋出园子时,贾宝玉骂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子更可杀了。”守园的老婆子听他这么说觉得可笑,便问:“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宝玉发恨道:“不错,不错。”
这可见曹雪芹的女孩儿情结了,所以《红楼梦》里面的反面人物不是男人就是嫁了人的妇女。这些妇女大都没留下名字,有地位的称夫人,如邢夫人、王夫人。没地位的妇女则称为“家的”或“媳妇”。如:林之孝家的、王善宝家的、周瑞家的、来旺媳妇、柱儿媳妇等。这些“夫人”“家的”或“媳妇”个个都是些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主儿,坏事都坏在她们身上。也许用《牡丹亭》里杜丽娘的一句唱词就能说明,就是“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女孩的美就在这“天然”二字。
贾宝玉这个观念的提出在那个封建时代是惊世骇俗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观念在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反而会成为冷子兴等人酒馀茶后的一个重要谈资。
女性意识在《红楼梦》中是存在的,曹雪芹最为伟大之处在于将《红楼梦》中的各个女性形象描写得都很丰满。每一个女性不管她的阶级地位是哪一层的,她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无论她们最终的结局是好是坏,她们在《红楼梦》中都具备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比如:王熙凤在《红楼梦》中虽然不算什么正义好人的代表,但也算不上什么十足的坏人。王熙凤贪婪,心狠,但退一步说,若是没有王熙凤,贾府也很难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李纨过于软弱;三姑娘年纪尚小;贾琏沉迷女色,不懂理财等。
由此可看出,曹雪芹已经有意无意地把女性意识凸显出来了,这是一个追求地位、追求婚姻、有自己独立意识、行事作风像一个男人的女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赋予了王熙凤很高的地位,这是当时的许多小说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