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贾母 |
分类: 细读红楼梦 |
浅议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与规矩
读红楼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贾母对这个孙子宝玉是万般溺爱,而且把这个孙子当作“心肝”“命根子一样”来珍视。贾母是老荣国公贾代善的老婆,贾赦贾政贾敏的母亲,是贾府最高的领导,真可谓一言九鼎。在宝玉挨打一回,贾母大发雷霆,对其子贾政不顾颜面的训斥,结果是贾政不得不向母亲叩头认错,是什么微妙的东西使贾政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呢?就是一个字——“孝”,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其实,通部红楼梦,规矩还是很多的。长幼尊卑一丝不乱,在每一个重大的场景都是,比如:元妃省亲,宁府祭祖,荣府元宵宴等等,曹雪芹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一个世家大族的规矩。这是告诉我们根植在人们心中的牢不可破的民间传统意识,是中国五千年来慢慢养成的规矩——中国规矩。
元朝那么强大,成吉思汗的铁蹄踏破欧亚,忽必烈及其后孙把国人分成三六九等。在他们统治的100年里,不但没有改变中国人的规矩,元朝最终被中国人的规矩演变成了汉民族的元朝。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力量,也是中国规矩的力量。
贾母虽然溺爱宝玉,但其实她并没有一味地溺爱宝玉,任由宝玉胡来,对宝玉其实她有自己的底线,而这个底线——就是规矩。只要宝玉不触碰贾母的这个规矩,调皮乖张一点,甚至不爱读书,这都没事,但若触碰到了她的底线,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心疼的。
五十六回,荣府元宵夜宴之后不久,江南甄府来京进宫朝贺,因跟贾府是世交,就先派了人来送礼请安。贾母跟来请安的四个妈妈聊起来了,贾母就把宝玉请了过来,四人看了都说好,又夸宝玉比他们甄府的宝玉懂事。这时候贾母就道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规矩。
贾母说:“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从贾母这段话里我们得出,她溺爱宝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宝玉生的好;一个是宝玉懂礼数。但是,如果仅仅是生的好而不懂礼数,宁愿打死也不会心疼。
贾母对其他子孙的爱与恶,大都也用这两个标准去衡量,同样是亲孙子,贾母为什么不喜欢贾环这个亲孙子就清楚了,除了庶出和赵姨娘的原因外,无论从相貌还是从礼数两方面,他都没有达到贾母的要求,自然不被宠爱。
有人说,贾母溺爱宝玉是因“形容身段,言谈举动”,都让贾母想起亡夫,从感情上不排除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作为最高领导者的贾母,她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60载,在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里,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她积累了更多人生经历,见识过更宏大壮阔的世面,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所以丽华心语认为,贾母溺爱宝玉重要原因是规矩。
宝玉,虽然平时愚顽,但礼节上却是一点没失,没有丢贾府的面子,没有丢贾母王夫人的面子。因此,贾母才溺爱着他,纵容他的乖张和呆傻。否则,估计还轮不到贾政出手,贾母就把宝玉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