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今天西晋灭亡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 |
分类: 历史风云 |
历史的今天:西晋王朝是如何被外族灭亡?
西晋在(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西晋的灭亡,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女人和八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女人”就是贾南风。“八个男人”就是司马氏的八个诸侯王。其实,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晋书》将其中的八个汇在一个列传里,所以史称“八王之乱”。其实,里面头绪纷繁复杂。
司马炎即位之时,三国之中的吴国还未被平定,故而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平定东吴统一全国。公元280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至此,魏、蜀、吴相继灭亡,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又对晋朝的官制、兵制、法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整,但由于晋臣多为前朝的名门望族,故而他们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多以保障其自身利益为主,所以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
10年后,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南风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南风专权,纷纷想杀贾南风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他们分别是:汝南王亮、楚王玮、齐王冏、赵王伦、成都王颖、长沙王乂、河间王顒、东海王越。
公元299年,赵王伦杀贾后及其党羽,独揽大权。其后,又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废惠帝自立为帝。是为“八王之乱”之始。此后齐王冏、赵王伦、长沙王乂、河间王顒、成都王颖之间为了夺取政权不断发生战事。直至公元306年,东海王越毒死惠帝,拥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怀帝司马炽继位,历时五年的“八王之乱”方为结束。此次发生在晋朝后期的“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至西晋末年,不仅国内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暴政,而且域外的匈奴、鲜卑诸族也对西晋的统治虎视眈眈。
在各地流民不断起义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相继起兵反晋,其中刘渊、石勒起兵最早。刘渊字元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汉化程度很深。刘豹死后,他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公元304年(永兴元年),刘渊开始起兵。很快发展到五万人,定都于离石(山西离石),建国号“汉”,自称汉王,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资治通鉴》卷八五)。
石勒出身羯族,居上党武乡。曾被卖为家奴。刘渊称汉王时,他参加起义。公元311年4月,石勒在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消灭十余万晋军,晋军元气大伤。6月王弥、刘曜等攻下洛阳,杀王公以下三万余人,俘获晋怀帝。八月又攻下长安。后来,晋将贾匹等在关中汉人的支持下夺回长安,迎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公元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围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晋自武帝建立政权以来,共历三代四帝,前后仅51年。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丽华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