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流唐伯虎穷困潦倒借酒消愁躲过劫难铸就丹青 |
分类: 历史风云 |
风流唐伯虎缘何借“酒”消愁躲过劫难
风流才子唐寅自明代至今一直是被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到了近代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将江南第一才子的浪漫爱情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深受大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堪称经典。然而历史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唐解元并非风流不羁,也未点过秋香。他的一生坎坷穷困潦倒,终日以“酒”消愁,奇葩的是他借“酒”躲过劫难,“酒”也浇注了他一生的丹青传奇。
唐寅,字伯虎,出生于苏州,14岁时唐寅拜著名画家周东村为师,画艺日趋精湛。几年后唐寅的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画都已经出类拔萃。16岁参加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可谓少年得志。《明史》曰少年伯虎,恃才傲物,纵酒张扬,人称孺子狂童。
不幸25岁那年,唐寅父母先后病故,妻儿离世,不久又得知妹妹在婆家自杀的消息。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使他变得消极悲观,终日与友人借酒消愁。后来还是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劝告,闭门一年苦读。29岁唐寅乡试高中解元,春风得意,次年赴京会试。
正当唐寅“一朝欣得意,联步上京华”之时,他结识了江阴巨富徐经,与之结为莫逆之交。明人笔记《共山堂外纪》中记载,唐寅当时年轻疏狂,因文名显赫颇为自得,经不住一掷千金的富贵公子徐经奉承,两人一同乘船进京会试,终日高头大马往来,俊仆优童陪同招摇过市。徐大公子大把金钱掷向主考官程敏政的家人,甚至弄来了会试的考题,唐寅当了作弊的帮凶,一份样板稿写得激荡千古。皇榜一放,徐公子自然考卷做得上等,但还没有享受金榜题名的喜庆,不久就为人告发,二人双双锒铛入狱。
徐家开始大洒银两,最终案情不明不白,徐公子只是后半辈子无法再入仕为官。而唐寅却遭到了大刑伺候,在他与好友文征明的信中,详述了他当时的悲惨境状“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缋丝成网罗,狼众乃食人。”
具备古代文人气质的唐寅,受不了这般侮辱,他向好友表明心迹:“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坚拒小吏一职愤然出走,自此破罐破摔,狎妓聚饮,无所不为。他索性带着随身仅剩的几两碎银远游庐山、洞庭、盘桓一年有余。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和画作。但是经济上的愁苦一直困扰着这位江南第一才子,史上记载唐寅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
眼看科举已经全然无望,唐寅不得不回归故里,开始以卖文卖画为生。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建成桃花坞,自称桃花坞主,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便是此时所作,诗中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份安逸泰然的生活态度,他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不仅如此,借酒发疯还曾让唐寅从宁王手掌心里逃过一劫。唐寅开始并不知道个中端倪,但去了之后,逐渐发现宁王图谋不轨,便开始想办法离开。《明史》中记载,唐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他为了离开宁王,整天醉酒装狂,还曾脱了衣服裸奔,宁王实在受不了,便轰他走了。后来宁王事情败露被诛杀,唐寅则继续桃花坞内的晚年生活。
晚年唐寅生计日益艰难,不得不靠卖书卖画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需。但由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那赖以足岁的“笔砚生涯”几乎难以为继,常常陷入断炊绝粮“三日无烟”的窘境。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初二,唐寅走完了他54年的凄苦人生,他几起几落的人生道路戛然而止,最后还念叨“年老年少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唐寅一生穷困潦倒,始终与“酒”相伴,且行且饮,可谓“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酒也浇注了他一生丹青传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