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孙权重用黄盖治理庸政懒政 |
分类: 历史风云 |
孙权重用黄盖有比征战更凶猛的战绩
黄盖是三国东吴老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位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黄盖更因“周瑜打黄盖”事件而名垂青史。孙坚死后,效忠孙坚之子孙策、孙权,先后做过石城、春谷、浔阳等九县县令,为山越族所佩服。更让人佩服的是黄盖的纪检监察治理庸政懒政干得比军事征战更凶猛、更出色!
孙策死后,弟弟孙权接管了东吴大权。可是因为年轻,大臣们表面上对孙权很是尊重,但是心里还是不服气,不接受。这样一来,朝廷上下出现了庸政懒政现象。于是孙权便决定重用三朝元老黄盖来做纪检监察工作。不过孙权用黄盖整治吏道不是大张旗鼓,而是发现哪个县问题严重就把黄盖特派到哪个县,风气扭转后就转到其它县。这样一个县一个县的治理,以免引起官场骚动。
黄盖治理的第一个县是石城。石城的官吏尽是一些地头蛇,外来的官长很难管束。黄盖吸取前任的一些教训,来了个先礼后兵。石城的县令原是一个武将,平日里爱喝个酒,赌博,玩个女人,基本不理政事。一旦下属完不成任务,抓住就用鞭打。在县令的影响下,石城的官吏便养成了媚上欺下、知乎应付、工作拖拉的歪风邪气。黄盖到任后,对石城的工作进行了重申。县里的事务由县丞处理,军务由县令办理。黄盖告诫大家说:“希望大家能够令行禁止,秉公执法,齐心协力搞好工作。若有庸政懒政者,斩首示众!”石城上下的官吏迫于黄盖的威严,那些歪风邪气立即收敛起来,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县令是武将出身,带兵训练很有一套子。县丞是一文职出身,处理县务得心应手。两位主官按时上下班,配合把县内事务搭理得井然有序。可是,时间一长,两个人就开始懈怠了。特别是县令,整日忙于军务,连喝酒的机会也没有,心里很是憋屈。他对县丞说:“黄盖把工作都分给咱们,而他自己连公文都不看,自个清闲自在,真是不合情理!”县丞嘿嘿一笑说:“黄盖年事已高,又怎么能因为小事而杀人呢?”两个人一合计,便抛下工作,带着几位侍从去郊外狩猎游玩去了。
县令与县丞这一走就是五、六天,县衙没有了主官,工作人员便开始消极怠工。老百姓前来打官司,没有人接访;上面的公文到了也没有人处理,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县令与县丞游玩回来,黄盖摆下了一桌宴席,宴请石城中层以上官吏。县令与县丞还以为黄盖是给他们接风洗尘呢,正当两个暗自庆幸之际,黄盖突然问县令和县丞:“你们二人可知罪否?二人一听吓得魂不附体,急忙跪下请求处以鞭刑。”哪想到黄盖一声大喝:“直接拖出去斩了!”说完便让左右兵士直接拉出去斩杀了他们。众人惊骇,果然是“不加鞭杖之刑”,这么一来所有的下属都被吓得心惊肉跳,知道了这个上司有心计有手腕,再也不敢胡来了。自此石城官吏再也不敢懈怠,石城县的情况才好起来。
石城治理取得效果后,黄盖便被孙权调到丹阳担任特使。丹阳是民风彪悍,民俗尚武,是出精兵之地,曹操起家创业的时候,还特地和夏侯惇去招募了一批丹杨兵。但凡事有利有弊,也正因此地盛产精兵,所以也很难治理,还时常会发生叛乱,且叛兵的战斗力比其他各郡要强。而东吴却又最为依赖丹杨兵,调黄盖去镇守丹杨,正是孙权相信这样一位能打仗又能治国的干将,一定能把这块至关紧要的是非之地治理好。就这样,黄盖一个县一个县治理,直到第九个县的时候东吴上上的官吏都明白了:黄盖哪里是在治理一个县,而是在治理整个东吴呀。自此再也没有人敢因为孙权年轻而庸政懒政了,由此可见黄盖的能耐,俨然是一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