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宋朝最著名的女子休夫离婚案 |
分类: 历史风云 |
宋朝最著名的女子休夫的离婚案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离婚已经见惯不怪了。但是处于封建社会的宋朝,离婚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封建社会讲究三从四德,向来是男人的天下。男人看女人不顺眼可以一纸休书休了去,既合法又合规。落到女人身上只能自认倒霉,回娘家当“怨妇”。在这样的禁锢之下,宋朝的历史上尽然有一位才女,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提出休夫离婚,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一个千年前的女子,女词人李清照她敢于冲破封建和世俗的牢笼,坚决要与自己的再婚丈夫张汝舟离婚。这在当时的宋朝李清照讼后夫案是轰动一时的,成为街谈巷议热门话题。她生前就有好几位文人以讥笑语气说她讼后夫之事,如: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王灼的《碧鸡漫志》说“易安居士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依”。这都是李清照在世时的记载。在当时年龄偏大的官宦女子再嫁,人们会嘲笑她“晚节”不好。
假设李清照是男人,还会不会有这些争论吗?因为李清照是女人,而当时的封建社会对男人和女人向来有两把截然不同的尺子。作为女子必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才子娶小老婆,玩妓女是风流韵事,才女再嫁或“人约黄昏后”就是淫奔不才……。按照这样的传统观念,李清照这堂堂名门闺秀,宰相儿媳,郡守妻子,“老命妇也”,居然再嫁,成何体统?当时的舆论对李清照压力很大。
李清照18岁时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时常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究和收集钟鼎碑石。夫妻两人还会相伴去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集市上去寻访金石书画,只要看中了,便倾囊购下。在两人的合力经营下,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达到了两千多卷。后来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又给予他全力支持。夫妻俩如此夫唱妇随,相处和谐,彼此之间的感情很好,令人称颂。
很不幸的是赵明诚突然病逝后,在经历了战乱家愁等众多苦难的李清照,在情感与生活中都非常需要一个依靠。而张汝舟则是恰好出现的那个人,虽然李清照愿意下嫁张汝舟有着多方面的考虑,但是至少她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够安稳。古代的女子对贞洁看得极为重要,即使丈夫去世也会为了守贞而不再改嫁,向来心性高洁的李清照怎么会选择改嫁呢?关于这个史说不一,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身处乱世,而李清照身边又带有之前收集的金石古董,因此愈觉得一个人生活的艰辛,在加上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尚未完成,李清照希望自己能代替他去完成,于是在权衡再三之后,当时李清照已近50岁的女人了,她选择了对她仰慕已久的张汝舟。
李清照刚刚接触张汝舟的时候,觉得此人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可是婚后不久,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在学识和才情上和赵明诚没法相比。在李清照并不愿意将这些文物与他共享时,张汝舟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的。这些文物李清照视之如命,李清照在乱世之中始终携带这些沉重的文物,自然将其与自己的生命等同,断不肯轻易失去。但是张汝舟认为:你既嫁我,连你的人都是我的,你所拥有的东西当然也就是我的了。他们在文物支配权上产生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彼此间的裂缝也越来越大。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而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张汝舟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竟然对李清照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在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终于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科举考试是通过作弊过关的,在娶了李清照后,张一时得意,就将这件事拿来夸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更好办法的时候,只好选择走这条对自己也没有好处的路。依照宋朝的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是对是错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对感情生活要求极高的人,绝不肯凑合。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因此她宁愿与张汝舟闹得鱼死网破。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下狱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
当时这个案子惊动了宋高宗,派专人调查,经查实属实。官司结果出来后,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而李清照依照当时宋朝法律也要坐牢两年。我们现在可以想像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扬首挺胸,将纤细柔弱的双手伸进枷锁中的一瞬,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的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此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再加上自己家人和赵明诚家族的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件事对她的打击也相当严重。
综其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非常幸福完美,几乎集合了天下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最美好的想像,她后半截的婚姻生活,也集合天下人所能想到的最糟糕的那种想象。赵明诚不同凡响的出身,李清照父辈的品德修养,都使得李清照再嫁离婚官司特别显眼。在宋代社会乃至整个古代社会,像李清照这样特立独行的杰出女作家本来就不多。赵明诚去世之后,她无子无女,孀居三年又再嫁,再嫁后仅仅百余日便状告丈夫,然后迅速离婚,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地发生在李清照一人身上。又怎会不引来如蝗的铄金之语呢?
但我们也正是通过这些诽谤诋毁以及同情者的辩护维护中,才更为清楚地了解了李清照的人格与个性。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有着独立个性思想,决不向困难与不幸低头,坚强地走自己道路的女性作家。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她的文学作品才能永远闪耀着个性鲜明的光辉,才能够在大家如云的文学史长河上发射出耀眼的星光!我们不把她刻意看作反对封建腐朽伦理观念的先行者,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李清照在婚姻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果断的行为态度,为追求幸福义无反顾的精神,为摆脱痛苦家庭生活而无所顾忌的精神,就是在现代生活中,就是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人都很难做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清照自然成为我们心目中反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女性。令我们真不敢相信的是发生在千年以前宋朝的事情,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