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章87万字近代历史传奇小说】《辽东皇禁地》创作构思起源(上)
(2019-11-22 10:55:02)一、創作背景
2006年11月中旬,笔者与姊妹获悉母亲病危的消息,分别从各地飞奔丹东市老家。12月5日,87岁的老母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兄弟姊妹五人悲痛中,想到父母双亡一奶同胞天南地北,分别居住在五座城市其中姐姐在国外居住,都想到不知何时再能相聚,内心不由得悲酸起来。在即将分别之际,小妹慧子(姜丽慧),提及她十分想撰写一部关于父母双亲含辛茹苦培养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小说,内容大致从母亲出生到改革开放。
小妹建议二哥禮典提供素材她执笔,说小说完成后算是合作。这个建议与笔者禮典(原名姜禮典)不谋而合。因为笔者早就打算将心中酝酿已久许多感人的故事创作成书。
笔者的父亲绰号“大字典”,不仅文字水平高,还练得一身好武艺。小时候家里虽然贫寒但藏书很多,兄弟姐妹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笔者童年时,几乎看遍各种小人书。到了青少年更是如饥似渴地看长篇小说,也曾“不择手段”偷看一些当时的各种禁书和手抄本。文革期间,因父亲是公私合营企业的私方经理遭红卫兵的抄家,所有祖传文物及一箱箱伴我们成长的书籍被洗劫一空。侥幸的是,笔者偷偷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三家巷》、《苦斗》、《韩尼娅》、《弃儿弗朗沙》、《红与黑》、《醒世恒言》、《工作着是美丽的》以及初中俄语课本等书,费尽心机保留。遗憾的是,成为知青后,这些书还是被军宣队的人以种种罪名全部没收,侥幸的是笔者人缘好没被专政。
笔者知青经历八年苦难,回城从工人干起,班长、工长、车间主任,从1987年研制创新专利产品,获四项实用新型专利权,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1991年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一种木制地板”(集成板结构木制地板),获得国家级金奖,由此引发全球科学利用木材、创新木制地面材料、集成板装饰材料、集成板家具工业在全球大规模兴起。2000年所获得专利产品,被浙江嘉善投资者选中,以15%股权投入公司,受聘为“副总”兼“总工”。产品投产后通过了省级、国家级鉴定,笔者获得科技进步奖,笔者被成为集成板、地热实木地板之父当之无愧……
笔者虽然曾在杂志、报纸发表论文百篇有余,也曾客串《中华建筑报》专家论坛“实话实说”栏目主持,却从未写小说。
多年来,笔者一直想创作一部思想性强、风格独特、能反映当时社会、令人感觉时代、生活、人性的真实、能引人关注、令人颇感兴趣的人生故事。因工作甚忙等原因始终无法静下心来提笔写作,在老母病危,笔者正处在生产管理、营销策略与外行的投资者严重分歧,不得不分手的“天意”安排之际,这回经小妹这一鼓动一拍即成。
然而真要提笔写书了,却又不知如何开头。笔者深知,一部小说的开头非常重要!如果开头没有吸引力,那么,读者就不愿再往下看了。到底从哪儿开始写呢?笔者深思了一段时间,在没来灵感期间笔者编著了25万字《揭示人类关注的大事》一书,自己感觉与上苍灵感接触上了,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当笔者完成这本书才感觉到“五十八而知天命”,心中感觉非常愉悦,继续思考创作小说。一天,灵感终于来了……
二、主人公大俠邢道的產生
笔者回想起童年在外祖母家的情景,那时才11岁左右(大饥荒开始),长得瘦小,母亲常叫我到位于安东市(丹东市)郊区九连城乡下给外祖母送食品。外祖母虽然已经年过80高龄,仍然每天都在勤奋劳作。每当我到外祖母家都主动帮她干活儿,到地里薅草、挑水、劈柴……其中干得最多的是推磨。我虽然瘦小但干活儿很卖力,能推磨很多圈,当然在我还没太累时就被外祖母拉到屋里歇歇了。外祖母特别喜欢我,常给我做厚墩墩的、酸甜适宜、清凉爽口的山里红汁喝,烤香喷喷的栗子、玉米、地瓜吃,还给我讲故事、唱歌儿听。姥姥是三寸金莲,听姥爷说姥姥名叫火金花,是大家闺秀,为闺女时人长得很俊,求婚的人很多……
我喜欢听姥姥讲她小时候看到的各种人物,还有她出嫁前后各种有趣的事儿,我最愿意听姥姥讲因果报应的故事,姥姥很有演讲口才,她能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述的活灵活现十分逼真,每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她讲的因果报应故事《避风夜明珠》,绘声绘色十分动听,如烙印刻在我的记忆里。
听外祖母说,她小时候辽东到处都是大森林,后来被日本人都砍光了。记得每当外祖母讲到她为闺女话题时,她就像回到当年似的,羞涩的脸红扑扑低着头咯咯笑个不停。我追问她为什么嫁给外祖父,她说那是他爹给定的,她爹说外祖父不仅人长得模样好,且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的大少爷,念过私塾。她特别强调外祖父的武艺了得,说二三十个壮小伙子不能近身,说他救过好多人很有名气。
我问姥姥外祖父那么好的武艺是跟谁学的,她说姥爷的爷爷原是京城里大官儿府上的护院教师爷,武艺特别高强,外祖父的爷爷随那大官护送皇帝的棺材回京,快到京城时,遇到很多官兵抓那个大官儿,外祖父的爷爷为保护那个大官杀死了很多兵,把那个大官救了。说那个大官儿明明知道回京是送死,但他死活不肯逃走,非要继续护送皇帝的棺材回京。那个大官叫外祖父的爷爷赶快逃命,说他犯的是灭门的大罪,他把身上的钱全给外祖父的爷爷,再三叮嘱他不要为他报仇,不要与官府为仇,从此隐姓埋名……因此,外祖父的爷爷便带着老婆孩子逃到这边远的辽东来了。
外祖母说听老辈人说,外祖父的爷爷逃到这里时全是深山老林,因为这地区是皇家禁地,所以一户人家都没有,除了春秋季节能看到几个巡防的大兵,再看不到一个人影儿了。
我好奇问外祖母,那个大官儿叫什么名?回答说不知道,再问便摇头不吭声了……
由于大饥荒年间饿的发昏,笔者常与小学同学坐火车逃票到相距安东市五十公里凤城县附近大山里摘野菜、摘“山里红”、“山葡萄”、“圆枣子”,因此笔者清楚地记
得安东市至凤城县的火车站:安东站-沙河镇-蛤蟆塘-金山湾-老古沟-五龙背-汤山城-高丽-高丽门(边门)-张家堡-凤凰城。后来将高丽火车站改名为汤河站,将高丽门站(边门)改为一面山站。现在的地图都能看到凤城市的边门镇。究竟为什么在距离鸭绿江40公里叫边门镇?没有人能解释的准确?网上查凤城市边门镇的地名的由来解释说:原指清朝顺治皇帝为了保护满清皇室爱新觉罗氏家族的“龙兴之地”,使龙脉风水免遭破坏,把鸭绿江流域大片的土地作为皇家禁地,禁区的边界插植柳条,柳条长成柳树,树间用草绳链接,形成篱笆。篱笆里边靠江的土地,称为“边里”,相对于边里的地方就是“边外”。目前丹东市区、宽甸县地区在当时都属于“边里”皇家禁地,不准任何人进入居住、垦种、采伐和狩猎,近似于当代的自然保护区。
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出生在辽宁省新宾县,据外祖父祖上传说,努尔哈赤的外公父子作恶多端被明朝所杀,祖父、父亲也被明军误杀,他的母亲侥幸活命逃到宽甸鸭绿江边某地生出努尔哈赤,后来又回到新宾县,关于努尔哈赤出生在鸭绿江流域,还流传一段神话故事,说明努尔哈赤真正出生地是在丹东市的宽甸县沿江地区,因此顺治皇帝将安东、宽甸县鸭绿江流域定为“边里”龙生之地——皇家禁地,康熙年间又加强这一地区封禁的力度。
看来笔者的外祖母诉说皇家禁地的来历其真实性胜于史书记载。至于“高丽门”即“边门”,就是朝鲜人做生意,必须到边外的边门(一面山)交易因此称为“高丽门”。所以,笔者认为这部小说还原历史地名的真相,与中国领土的完整提供了毋庸置疑不可辩驳的理论依据,其意义十分重大。
笔者认为这本小说就以外祖母讲述的外祖父的爷爷这个祖上真实的故事为线索,就有了这本小说《辽东皇禁地》的故事梗概,故此这本书便由作者禮典执笔,慧子(小妹第二作者)修改。
三、關於小說中的肅順
笔者猜想,外祖母说不出姓名的那个大官儿是谁?在那个年代哪位皇帝的棺材从外
地回京?通过对外祖父的爷爷年龄推算,联想到电影《垂帘听政》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奕詝逃到承德行宫避难,1861年秋死在承德山庄行宫……
笔者匆忙在网上查相关史实,没错!正是因为慈禧勾结京城里的恭亲王奕訢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酉政变”即“北京政变”,当肃顺等六位顾命大臣护送咸丰帝的棺材走到密云县时,史书说官军将肃顺等六位托孤大臣顺利抓走,这与外祖母讲述的史实是有明显区别的,相信史书记载的史实?还是相信外祖母讲述的史实?外祖母有必要编谎言吗?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