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第一上海同仁堂科技研报的纠正

(2012-08-28 05:47:48)
标签:

田教授

同仁堂

同仁堂科技

01666

b股雄鹰

分类: 田教授作品

   第一上海研究发表了对同仁堂中报的点评,见田教授的上一篇博文“第一上海研究: 同仁堂科技(1666):中期盈利同比增加24.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5bcc9b01012e50.html。第一上海研究的一些观点,与事实不符,田教授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可报销与事实不符。

第一上海研究提出:“公司近8成品种被列入医保目录,具有可报销的消费品特征。“可报销+可提价”双重特点赋予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近8成品种被列入医保目录是对的,但是现在同仁堂科技近百分之九十(券商大概数据)是通过药店OTC产品销售的,买的人基本上是自费的,大部分不能报销(少数单位买药除外)。是具有消费品特征,这是同仁堂的优势。但是不能报销阻挡了相当一部分有医保的人消费。

   田教授的调研,杭州有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药店企业,在杭州推出了药店销售药品直接走医保的业务,那是杭州特批的。如果在北京乃至全国推广,那同仁堂才真正成为了具有可报销的消费品特征。

现在不行。田教授调研,包括同仁堂中医院看病以及所有同仁堂医馆都不能走医保。更别说药店买药了。

2.“可提价”的只是极少数的药品。

同仁堂科技的产品只有阿胶、安宫牛黄丸、西黄丸无政府限价。其它都有政府最高限价(详细见田教授“同仁堂科技的主要产品”一文)。这三个品种二个都是二线产品,阿胶今年销售在12000万左右(田教授估计值)其它上不了亿,销量占比不大。

而事实上同仁堂的药基本都在政府最高限价销售,一般比其它药企的售价高百分之二十左右,不可能提价。

只有一种情况同仁堂药品可以普遍提价,那就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年来计算),中药材原料大幅涨价后,同仁堂以此为理由向政府申请提价,政府批准后药店才能提价。但是这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来全盘考虑。不会轻易实施。就是安宫牛黄丸零售价也是几年才大幅提高了一次。

今年以来,中药原材料持续降价,不存在涨价理由。所以,近期不会提价。

3、阿胶的利润计算有问题。

第一上海研究说:“合建的唐山胶剂基地施工已完成,预计年底投产,设计产能2千万块,相当于目前产能3-4倍。明年开始新产能释放将成为盈利增长主要驱动力”。

这样来计算同仁堂科技的阿胶利润有问题。

问题在哪儿?忽略了 同仁堂营养保健品(唐山)公司 的股权变东问题。按规划,今后同仁堂科技的阿胶要全部转移到同仁堂国药下属子公司同仁堂营养保健品(唐山)公司生产,但是科技公司只直接持有唐山公司百分之六的股权,国药也只持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唐山公司股权,其余百分之二十四让给了外边的企业。而同仁堂科技持有百分之五十三的国药股权,其实科技公司只间接持有唐山公司百分之四十二的权益。也就是唐山公司如果有一个亿的利润,那么同仁堂科技只能得到4200万。

也就是说,阿胶的利润原来百分之百归同仁堂科技公司,产能完全转移到同仁堂营养保健品(唐山)公司后,阿胶的利润只有百分之四十二归同仁堂科技。短期内,科技公司阿胶利润不可能有较大增长

    提出以上问题,与第一上海研究商榷。绝无贬低的意思。事实上,券商们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应该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