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上海同仁堂科技研报的纠正
(2012-08-28 05:47:48)
标签:
田教授同仁堂同仁堂科技01666b股雄鹰 |
分类: 田教授作品 |
第一上海研究发表了对同仁堂中报的点评,见田教授的上一篇博文“第一上海研究: 同仁堂科技(1666):中期盈利同比增加24.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5bcc9b01012e50.html。第一上海研究的一些观点,与事实不符,田教授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可报销与事实不符。
第一上海研究提出:“公司近8成品种被列入医保目录,具有可报销的消费品特征。“可报销+可提价”双重特点赋予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近8成品种被列入医保目录是对的,但是现在同仁堂科技近百分之九十(券商大概数据)是通过药店OTC产品销售的,买的人基本上是自费的,大部分不能报销(少数单位买药除外)。是具有消费品特征,这是同仁堂的优势。但是不能报销阻挡了相当一部分有医保的人消费。
现在不行。田教授调研,包括同仁堂中医院看病以及所有同仁堂医馆都不能走医保。更别说药店买药了。
2.“可提价”的只是极少数的药品。
同仁堂科技的产品只有阿胶、安宫牛黄丸、西黄丸无政府限价。其它都有政府最高限价(详细见田教授“同仁堂科技的主要产品”一文)。这三个品种二个都是二线产品,阿胶今年销售在12000万左右(田教授估计值)其它上不了亿,销量占比不大。
而事实上同仁堂的药基本都在政府最高限价销售,一般比其它药企的售价高百分之二十左右,不可能提价。
只有一种情况同仁堂药品可以普遍提价,那就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年来计算),中药材原料大幅涨价后,同仁堂以此为理由向政府申请提价,政府批准后药店才能提价。但是这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来全盘考虑。不会轻易实施。就是安宫牛黄丸零售价也是几年才大幅提高了一次。
今年以来,中药原材料持续降价,不存在涨价理由。所以,近期不会提价。
3、阿胶的利润计算有问题。
第一上海研究说:“合建的唐山胶剂基地施工已完成,预计年底投产,设计产能2千万块,相当于目前产能3-4倍。明年开始新产能释放将成为盈利增长主要驱动力”。
这样来计算同仁堂科技的阿胶利润有问题。
问题在哪儿?忽略了
也就是说,阿胶的利润原来百分之百归同仁堂科技公司,产能完全转移到同仁堂营养保健品(唐山)公司后,阿胶的利润只有百分之四十二归同仁堂科技。短期内,科技公司阿胶利润不可能有较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