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股雄鹰(田教授)
b股雄鹰(田教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19
  • 关注人气:9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仁堂健康药业成功的秘密--同仁堂研究系列之二

(2012-07-29 06:53:54)
标签:

01666

600085

b股雄鹰

港股

同仁堂

同仁堂科技

田教授

杂谈

分类: 田教授作品
同仁堂健康药业飞速发展,据媒体报道。2010年其销售额达到45亿元,跻身于全国保健品行业前三名。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很有意义,对下一步同仁堂的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先从机制人才、产品及市场三个方面来探究。
1.机制人才。
公司实施三个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招贤纳才,聘用和培养了一批有严谨工作作风、丰富工作经验,勇于开拓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了自己的员工队伍,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这是不同于同仁堂其它公司的地方。
2.产品。
包括传统中成药、参茸饮片、滋补类保健食品、普通营养食品在内的完备产品品种全面覆盖销售市场。中成药品种包括参杞颗粒、紫河车胶囊、珍珠散、健身宁片、香砂养胃软胶囊等标有国药监局“准”字号的品种;参茸饮片类产品则涵盖了冬虫夏草、吉林长白山参和鹿茸系列、韩国高丽山参、美国花旗参、灵芝系列及精制饮片等;保健食品已从传统型向现代化高科技含量型转化,范围涉及乌鸡精口服液、即食雪蛤饮品、蜂系列产品(如蜂王浆口服液、鲜王浆、蜂花粉片、蜂胶软胶囊、蜂王浆冻干粉胶囊等),维生素制品包括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C咀嚼片、多种维生素软胶囊,抗氧化制品葡萄籽提取物软胶囊等;普通营养食品包括冰糖燕窝、鱼翅、鲍鱼、燕窝等即食系列、即食纯鲜燕窝系列等。
产品的特点一是杂而全,二是价格高,走高档路线。三是主打保健品,但技术含量低,并无独家产品。
3.市场。
公司制订了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适应市场机制的具有公司自己特色的管理销售系统,即自产自销、实行终端销售。在实际运作中,公司形成了以北京为龙头、辐射全国的终端销售网络,除设在北京的公司总部外,还在上海,天津,福州成立了三个分公司;于成都,深圳,武汉,西安,宁波,杭州,珠海建立了7个办事处。在公司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化销售队伍的努力下,销售业绩一路攀升,形成了成熟的销售网络,面向全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公司在全国四大直辖市、各省会城市、大型沿海城市及其他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各大商场、综合超市拥有近500家服务一流、形象精美的集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时尚理念于一身的“北京同仁堂专卖店”及近千家形象专柜.
市场开发是其强项,显著不同于同仁堂其他企业。
透过以上的表象,我们可以总结出健康药业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1.首先是得益于同仁堂品牌强大。在并无秘门独家产品的情况下要卖出高档价格,谈何容易,必须有强大的品牌。同仁堂的品牌溢价品牌背书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2.人才机制是关键。没有用同仁堂的老职工,全部招聘年轻新人。这点上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还是由北京市人事局管人,老人推不出去,新人招不进来,落后一个时代。科技公司稍好于股份公司。国药应该是最好的,但可惜其好的机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3.抓住了销售渠道这个突破口。其市场渠道的扩张达到了恐怖级别。而且自产自销,掌控终端渠道。股份公司和科技公司的产品大部分由经销商来销售,没有主动权。国药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自己的渠道,只靠同仁堂商业和健康药业在销售,没有经销商,而且与健康药业一部分产品存在竞争关系,健康药业有多大的代销积极性也是问题。
4.产品的方向选对了路。
以保健品为主攻方向,非常关键。保健品没有价格管制,有提价权,而且毛利高,基本不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很容易把原材料成本上涨转嫁出去。而股份公司和科技公司大部分是药品,大部分不能涨价(一种说法是百分之25的产品不受定价约束),而中药材老涨价,本来就小得利润空间很容易被挤占。这方面国药要好一些。
产品的方向非常关键,保健品中相当一部分是送礼用的,不怕贵,但求好,同仁堂的产品正好有这个特点。东阿阿胶和汤臣倍健能成为牛股,关键就在这儿。
5.高管的魄力。
看的出,健康药业的高管是有想法有干劲做大事的人,相比之下,同在同仁堂集团旗下,股份公司科技公司国药公司的高管差远了,我认为不在一个级别上。其实国企经营好的企业也非常多。像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高管也没有持股,甚至也没有高额现金奖励,但其及经营水平很高,这就是具体人的问题。
所以,窃以为,同仁堂的真正飞跃,是换人以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