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皇子一岁封王就有王府官员

(2023-01-15 11:23:59)
那么吕金纲到底出仕的是哪位楚王呢?

考虑到李智云早夭,楚王的封号是身后追封,所以吕金纲出仕的楚王只可能是李宽和李佑。只不过因为李宽夭折时间不详,吕金纲的墓志也没说清楚他具体是哪一年出任楚王幕僚的,所以不好断定吕金纲到底是李宽还是李佑的幕僚。

不过没关系,楚王这个封号在唐初最迟也就到贞观二年——贞观二年,李佑就从楚王改封为了燕王,所以无论吕金纲出仕的是李宽也好,李佑也罢,他们当时最大年纪也不会超过7岁,所以
吕金纲这个楚王幕僚,仍旧属于幼年亲王的幕僚

另外还有之前所提到的霍王李元轨的幕僚于哲。

《大唐故使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于使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哲,字通照……吴王宠冠蕃维,出固盘石,纲纪之选,妙尽国华,以公为王府长史,兼行寿州别驾。曹参之为齐国,励精狱市;张衡之相河闲,严威属县。(贞观)十年,加员外散骑常侍、使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

因为于哲出任吴王府长史的时候,墓志上并没有说清楚是在哪一年,于是就有比较激动的恪史砖家,把这里的吴王看成是她家主子了,那么于哲出仕的到底是哪一位吴王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只要认真看过史书就会有答案。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列传》:
霍王元轨,高祖第十四子也。少多才艺,高祖甚奇之。武德六年,封蜀王。八年,徙封吴王。贞观初,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徵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上曰:“朕亦器之,卿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娶征女焉。从太宗游猎,遇群兽,命元轨射之,矢不虚发,太宗抚其背曰:“汝武艺过人,怅今无所施耳。当天下未定,我得汝岂不美乎!”七年,拜寿州刺史,赐实封六百户。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示有终身之戚焉。每至忌辰,辄数日不食。十年,改封霍王,授绛州刺史,寻转徐州刺史。

根据李元轨的生平来看,他于武德八年封吴王,贞观七年出任寿州刺史,贞观十年改封霍王。由此可知
于哲出仕的不是别的吴王,而是李元轨

毕竟于哲的墓志中记载得很清楚:“兼行寿州别驾”,也就说是于哲不仅担任了李元轨吴王府长史一职,同时还兼任了寿州别驾一职,这一切正与李元轨的经历相吻合。

和于哲情况类似的还有张节。

《唐故吴王府执仗张君(节)墓志铭并序》:
弱冠,授吴王府执仗。……以咸亨元年岁次庚午十二月庚午朔七日丙子,构疾终于私邸,春秋六十有八。

根据张节的墓志铭记载,张节本人出生于602年,按弱冠时20岁的年纪来算,张节出任吴王府执仗时为622年,即武德五年,而查《旧唐书》可知,武德五年时的吴王这个封号属于异姓王杜伏威。

《旧唐书·杜伏威列传》:
(武德三年)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封其子德俊为山阳公,赐帛五千段、马三百匹。……(武德七年)伏威在长安暴卒。

考虑到杜伏威作为异姓王未必拥有开府的资格与权力,所以张节更有可能出仕的是李元轨。毕竟墓志上说是“弱冠”,但不一定真的就是20岁,有可能已经20多岁,但为了墓志行文或者吹捧的需要,而美化成是弱冠出仕。

从这些史料可知,
唐朝的亲王封王后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官员,并非一定要等到之官或出阁后才能有官员,而是一旦有了亲王这个封号就可以有。所以有的皇子一岁封王,同年就能有官员,也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