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秋·鹦鹉
(2017-07-09 12:17:38)
标签:
李承乾唐高宗李泰长乐公主唐太宗 |
分类: 闲话隋唐 |
“哇!好漂亮!”
“这就是林邑献给耶耶的鹦鹉吗?”
今天太极殿的朝会一结束,听闻林邑进奉了一只五色鹦鹉,后宫诸位皇子公主纷纷前来想要观赏一番,这不,连年纪还小的雉奴都来凑热闹了。
李承乾有些无奈地想着,明明去年林邑也上贡了一只白鹦鹉,浑身羽毛素白如皓雪,也煞是漂亮,怎么那时候都不见大家来围观,今天却一个不落地都来了。
只见刚刚满三岁的雉奴,迈着小小的步子走到前面来,身旁年纪长一些的蜀王、燕王主动往两侧避了避,让他通过,身后还跟着乳母卢氏、保傅姬氏、石氏等人,一个不错眼地看着这个身量小小的人儿,唯恐雉奴有个闪失。
李承乾不觉得卢氏等人保护得有些过火,因为这鹦鹉与平日里养的那些家雀是不大一样的。去年那只白鹦鹉被人逗得急了,深灰色的爪子抬起来猛地抓了一把,差点剐去那负责喂食的宫女脸颊上的一块肉,从那以后,宫里人都知道这鹦鹉性子不似寻常鸟儿那般温和,力气也比普通鸟雀大许多,轻易也不敢招惹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干脆一把抱起站在众人身前仰着小脑袋盯着五色鹦鹉看的雉奴,好让他看得更仔细一些,又对他说道:“这是林邑送给耶耶的五色鹦鹉,雉奴是不是觉得很漂亮?”
雉奴点了点头,眼神落在那鲜艳亮丽羽毛上,似是想伸出小手抚摸一把。李承乾并没有再靠近,虽然这鹦鹉的脚上已经拴了绳扣老老实实地落在金架子上,不至于飞到人面前东啄一下,西抓一下,但如果贸然靠近了,这鹦鹉再怎么被驯养过到底也还是只畜生,难保不会伤了人。
这时李泰欣赏够了五色鹦鹉,开口说道:“我听说这林邑的鹦鹉一共有三种:一种是通体雪白,也就是去年送给耶耶的那种;一种是青色的羽毛红色的嘴巴;还有一种就是这样头顶是红色,身披五彩羽毛的。”
一旁的长乐也闻言笑着说道:“雉奴别光瞧着这鹦鹉长得漂亮,它还会念诗,学人说话呢!”
“会说话?大兄,五姊说得是不是真的?”雉奴一听鹦鹉还会说话,兴头更盛了,一个劲地扯着李承乾的袖子问道。
李承乾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泰先回答了:“是真的,雉奴等着,让四兄给你看看鹦鹉是怎么说话的。”
说着,李泰就凑上前去引逗起来,果然只见那鹦鹉支楞着红黄蓝色彩斑斓的翅膀,张开喙,大声念起来:“陛下万年!陛下万年!”
虽然声音不如黄莺婉转悦耳,而是有些粗粝尖锐,但对于在场的人来说,鸟能跟人一样说话,这一点还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雉奴听得有趣,只嚷着四兄让它多说说,这可苦了李承乾。要知道三岁的孩子到底还是有些分量了,李承乾抱了这一会,就感觉胳膊又酸又沉,有些抱不动了,好在卢氏看出了他面上的倦色,及时上前接过了雉奴。
又逗弄了好一会,雉奴才尽了兴,转过头来眼巴巴地看着李承乾,恳求道:“大兄,我能不能带它回去?”
那充满期冀的眼神闪烁着明亮的光彩,李承乾差一点就要开口答应了,但随即想到去年那只白鹦鹉最后也是因为耐不住长安的寒冷又被送了回去,终究还是咬咬牙,说道:“耶耶说了,他要让右庶子给这五色鹦鹉做一篇赋,如果雉奴想和它玩的话,得等到明天才行了。”
最近雉奴也开始跟着太常博士许叔牙学习儒学经典了,虽然眼下念的经典还不多,但雉奴显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诗文辞赋,所以一听右庶子要做赋,也能明白那需要写很多很多的字,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乖乖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大兄,那我等明天右庶子写完赋后跟耶耶说。”
李承乾虽然明知道这只五色鹦鹉是留不住的,但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终归是件麻烦事,好在这麻烦事如今也可以推给耶耶自己去解决,他算是松了口气。看到雉奴这么“懂事”,李承乾不禁轻轻捏了捏他柔嫩的面颊,夸赞了一句:“雉奴好乖!”
而眼下被大兄夸奖了的雉奴,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至于第二天是怎么在耶耶怀里抽泣着和五色鹦鹉道别的,那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多年后,曾经年幼懵懂的雉奴登上了皇位,已然成为一代少年天子。
来自哥罗富沙的使者进献了一只五色鹦鹉给这位大唐皇帝,使者面带得色地看着自己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这只鹦鹉站在架子上,歪着小脑袋,支楞着翅膀,大声念道“陛下万年!”尊贵的大唐天子见状也不禁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不过,他也留意到,这位大唐的天子虽然唇边含着笑意,目光也落在了这只五彩斑斓的鹦鹉身上,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能感觉到这位尊贵的陛下心里想到的应该是另一幅画面,或者说是回忆,只是那样的场景却是再无人能够得知。
《旧唐书·林邑国列传》:
(贞观)五年,又献五色鹦鹉。太宗异之,诏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之赋。又献白鹦鹉,精识辩慧,善于应答。太宗悯之,并付其使,令放还于林薮。
《东西洋考》:
马六甲,即满剌加也。古称哥罗富沙。汉时已通中国。后顿逊起,自扶南三千余里皆属之。其东界通交州,即哥罗富沙地也。唐永徽中,以五色鹦鹉来献。
《全唐文》
◇ 鹦鹉赋
嘉灵禽之擢秀,资品物以呈祥。含金精於兑域,体耀质於炎方。候风海而作贡,备黼黻以成章。绣领绮翼,红衿翠裳。饰以朱紫,间以元黄。碧鸡仰而寝色,金鹅对以韬光。亘万里之重阻,隋四夷而来王。既逾岭以自致,亦凌江而溯翔。开神情之聪辨,发枢机而抑扬。粤惟上圣,先天成命。在万物而毕睹,举四海而咸镜。仁沾草木,信暨翔泳。咨此鸟之来仪,亦摄生而遂性。辨方物於图象,具灵表於言咏。酬对清敏,发吐祥正。实靡靡而可悦,虽喋喋而无竞。徘徊阿阁,容与堂皇。背风之遐路,承日月之休光。听箫韶之逸响,味椒掖之馀芳。更无叹於罗,终怀恩於稻粱。齐鹏於一指,属雏而两忘。翠融孔质,鸿骞鹗寺。应舞节以鸾回,慕知来而鹊起。先假道於朱朱,方徐行於绀趾。配六象以表德,参四灵而效祉。庭开雾夕,景净霞空。乍褰珠网,始出金笼。游万年於木末,玩四照於花丛。窥仙盘而饮露,登井干以承风。怀故乡之远思,恋羁雌之旧侣。望天衢以寄声,托归飞而延伫。不假物以自卫,必任真於出处。以薄伎而见知,亦无忧於鼎俎。不违道以饰智,故忘情於所语。岂止往来丹陛,周旋玉除。悦芝英之藿靡,爱荚之扶疏。将以整六翮而遐逝,望一举而冲虚。希九成之兆吉,觊七日以传书。时光华而始旦,岁蹉跎而遽晚。彼候雁与宾鸿,违风霜而未返。嗟衔芦以避缴,恨日暮而途远。羡嘤嘤之好音,独迁乔於上苑。仰上林之爽垲,袭昆阆之重规。实神秘之栖息,萃群飞之羽仪。翔灵囿,游天池。翳丛薄,涟漪。况能言之擅美,冠同类以称奇。奉皇恩之亭育,将谢生而莫施。惟一人之有庆,愿千载其若斯。
后一篇:韩兰英:愁人独向隅,谁怜微薄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