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判断自己是外向还是内向?

(2017-03-30 18:17:49)
标签:

杂谈

​​

总有朋友反映,自己时而活泼,时而沉闷,时而和别人聊得嗨,而是又觉得社交太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很苦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从心理学上区别

外向和内向的性格特征是人类个性理论的一个核心纬度。使内向性和外向性两词普及的是心理学卡尔·荣格,虽然对此最普遍的理解和心理学的使用与他初始的含义不同。外向型性格表现为外向,健谈,精力充沛的行为模式,而内向型性格表现为更保守和孤独的行为模式。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综合模型都以各种形式提现了这一概念。

比如,“大五模型”,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汉斯·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等。

http://wx3/large/6f553ceegy1fe517pvmb0j20gs09p74i.jpg

​内向和外向通常被视为一个单独的连续体。所以要么外向,要么内向。荣格和MBTI的提出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表示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向的一面和内向的一面。不同于直接通过人际交往行为来判定,荣格认为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包括外在的人,物和环境等,而内向的人则较为关注自我的,主观的内部心理状况,包括内心情感、思想等。两种类型的个体在自己偏好的世界里会感觉自在、充满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里则会不安、疲惫。


另一个观点提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归类为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人的性格类型可以以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即性格内外向是通过情境触发出来的。举个例子,参加一个正式的晚宴,每个人都正经未作于桌旁,这会让我表现得内向。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很焦虑,很防御,或者是我说的比较少。这仅仅是因为我觉得,我对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成为焦点不敢兴趣,因为我没有get到任何让我觉得有益,让我获得成就感,或者是兴奋感的点。

http://wx2/large/6f553ceegy1fe517xb9wmj20gl0br0sy.jpg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区分内外向时,往往会忽视人所处情境的力量。当我们以类似的方式对不同时间的同样情境做出反应时,我们可以将这种特定的情境看作触发我们行为方式的一个因素,所以该流派认为,这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情境视为性格的一部分。

判定自己外向或内向的几个简单小问题

  ● 你是否在跟许多人相处后,包括朋友,感觉到精疲力尽?(比如觉得想要休息一下)

  ● 你是否寻求孤独(比如想要单独出去散步)来振奋精神,改善心情?

  ● 你是否会在僻静的环境中工作状态最好?(比如自己在家,或者是在单独的办公室)

如果以上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有可能是内向倾向的人。因为他们通过寻求独处而获得能量。有时候他们会表现得很健谈,但是他们会悄悄回家充电。

http://wx4/large/6f553ceegy1fe5188tqlkg20dw05qn6d.gif

​ ● 你是否会积极地尝试认识新的朋友?

  ● 你喜欢成为人群关注的焦点吗?

  ● 在舞台上表演时你会感到兴奋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么你有可能是外向倾向的人。他们通过与人互动交际获得能量。独处会消耗他们的能量,所以他们会不断寻求与人交往的机会。

不要被内向和外向的标签所束缚

熟练解读个人性格模式和超越这些模式渴望之间是辨证的,因为它们并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存在。

如何辨别是两者最关键的区别。我们的目标是观察我们的个性倾向,而不是认同它们。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倾向模式,而不会将其作为我们价值,身份或者做人的标准。

http://wx2/large/6f553ceegy1fe518k8eetj209h05odfw.jpg

​上述的辩证关系代表了存在和本质,进行和成为的微妙关系。这些可预测性的特定模式,在我松开手的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不“拥有”这种模式,我就只是知道,并不会被他们所束缚。

了解构成我们性格的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消减特定时刻的影响力。它是一个可靠的线索,引导我们不再去关注那些会引起我们负面情绪的标签。判断自己外向和内向只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发现自己性格的优势,更好地利用优势然后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被性格的标签所圈定,总想着如果自己是内向的或外向的,就只能成为内向的或者外向的人。

关注我的公众号:yingrendao,并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内向 ,可以查看更多关于内向性格方面的分析文章。

http://wx1/large/6f553ceegy1fe5190gbjsg20dw05qwq6.gif

你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呢?

有问题可以到我们评论区寻求解答哦!

Reference:

1. Arnie Kozak Ph.D. (2014).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Introvert or Extrovert. Psychologytoday.

2. Foreo. (2016). Are You an Introvert or an Extrovert?. Foreo.

3. Todd B. Kashdan Ph.D. (2014). Are You Really an Introvert or Extrovert?. Psychologytoday.

4. Extraversion and introversion. Wikipedia.

文/小刃刃

迎刃

自信沟通教练

自信恋爱学创始人

LinkedIn专栏作者

简书/豆瓣/百度签约作者

以自信/沟通/情感为核心的成长方法论

微信公众号【 yingrendao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