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hazeljoyful
hazeljoyfu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65
  • 关注人气:3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azel圣地行:7. 马萨达(Masada)

(2011-06-29 04:08:10)
标签:

马萨达

以色列

大希律

分类: 圣地之旅

hazel圣地行:7. <wbr>马萨达(Masada)

 

马萨达(Masada),犹太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自由与勇气的符号。在一场惨烈的战役之后,它曾被遗忘在旷野中近两千年,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以色列著名将军和考古学者 Yigael Yadin 进行的大规模发掘和研究,使马萨达遗址重见于世,一段难忘的故事也随之浮出历史记忆的舞台,再次鲜活起来。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马萨达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修建

 

马萨达(Masada)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希腊文手抄本中,可能是亚兰文“堡垒”的意思。它是大希律(Herod the Great)在旷野中建造的行宫,也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马萨达坐落在死海边的一座山上,山体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山顶则是地势平坦的高台。其中最叹为观止的建筑要属 Northern Palace(北宫),依靠绝壁而建,彷佛悬在万丈深渊上,顶层房间拥有一个半圆形露台,隐基底、死海等周边景色尽收眼底。

 

以大兴土木而著称的大希律,在这个旷野山顶的行宫中,建造了29个粮仓,每个有27米长,考古学家在其中发现几百个瓦罐,可储藏极多粮食。此外,大希律又在山坡上凿出12个巨型储水池,用来收集雨水,大约可容 40,000立方米的积水,足够供应居住者的日常所需和仪式用水。因着天然地理与人为修建的惊人组合,马萨达易守难攻,几乎成为坚不可摧的同义词。

 

2)反罗马起义

 

在新约圣经时代,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国家,也没有政治主权。他们在罗马帝国的殖民统治下,虽享有一定的民族和宗教自由,却已无法和大卫统治的恢宏时期相比,反罗马的起义也不时兴起。耶稣基督在世上传道的三年半中,许多故事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中展开的,包括跟随祂的“奋锐党人”,包括普通百姓的弥赛亚盼望,包括祂预言圣殿被毁(主后70年实现),以及祂自己因“作王”的罪名而被罗马人定罪。

 

主后66至70年,爆发了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大规模起义。起义之初,领袖 Menahem Ben Jair 夺取了马萨达。但起义被罗马军队镇压,主后70年,作为民族与宗教象征的耶路撒冷圣殿被罗马人摧毁,领袖 Menachem 也在耶路撒冷被杀,他的外甥 Eleazar 逃到马萨达,以此为据点,建立自己的政权,后来又有其他被追捕的犹太人陆续逃到马萨达。

 

起义者占据马萨达之后,将行宫变为作战指挥室和公共设施,又将北墙边上的一个建筑改造为一座犹太会堂,在耶路撒冷圣殿未遭毁灭时已投入使用,成为全世界最早的会堂之一。他们也挖凿了两个用于仪式的浸水池,继续保持犹太律法的仪式规条。在马萨达考古发掘的5009多枚钱币中,大多数是拒绝使用罗马钱币的起义者自己铸造的,尤其银币上刻有“以色列的舍客勒”、“圣耶路撒冷”等字样,还标记着历时五年的起义中的一个个年份。

 

主后72年,罗马总督率领罗马第十军团包围了马萨达,并在四围建造攻城高台。然而,当罗马军队最终用攻城槌击破城墙,闯入城内,却只看到960具尸体和保存完好的粮仓。究竟发生了什么?历史学家约瑟夫在《犹太战记》中记录了来自生还妇女的叙述。据说,当时的领袖 Elazar Ben Yair 发表了最后一篇演讲:

 

“忠诚的同伴们,许久之前我们已立定心志,既不事奉罗马人,也不事奉任何其他人,却唯独事奉神,唯有祂是真实公义的人类之主。现在,到了我们必须用行动证明决心的时刻……我们是最早的起义者,也将是最后结束抗争的。我以为,这是神赐给我们的一项殊荣,使我们能够作为自由人,高贵地赴死,不同于那些不幸战败者。显然,黎明时我们的抵抗即将终结,但我们是自由选择与所爱之人一同高贵赴死…… 让我们的妻子免受蹂躏,让我们的儿女不知奴隶的滋味……唯有一样东西要免遭毁灭,就是我们的粮仓。它要成为见证:我们生命的消亡,不是由于缺乏,而是因为我们从起初已立定心志,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沦为奴隶。”(hazeljoyful 译,原文如下。)

 

"My loyal followers, long ago we resolved to serve neither the Romans nor anyone else but only God, who alone is the true and righteous Lord of men: now the time has come that forces  us to prove our determination by our deeds... For we were the first of all to revolt, and shall be the last to break off the struggle. And I think it is God who has given us this privilege, that we can die nobly and as free men, unlike others who were unexpectedly defeated. In our case it is evident that day-break will end our resistance, but we are free to choose an honorable death with our loved ones... Let our wives die unabused, our children without knowledge of slavery... One thing only let us spare -- our store of food: it will bear witness when we are dead to the fact that we perished, not through want but because, as we resolved at the beginning, we chose death rather than slavery." (Josephus, Jewish Wars Book 7, 8:6)  

 

900多位坚持到最后的起义者,决定各自搂抱着妻儿,每十人选出一人,帮助刺死同伴,然后自杀。

 

3)今日马萨达

 

登上马萨达山顶,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太阳高悬在天际,炙烤下的空气炎热而干燥,我只好不停地大口喝水,免得脱水。上山的路有三条,其中两条是步行路径:“蛇道”(Snake Path)是主道,从东门停车场蜿蜒而上,较长,约45分钟到山顶。另一条是坡道小径(ramp trail),最初由拜占庭僧侣开拓,较短,但是更陡,从西门停车场开始登山,约20分钟到山顶。我们跟着导游“安息日”,选择的是第三条路:缆车。

 

到了山顶,一边走,一边听导游讲解马萨达勇士们的故事,讲到可歌可泣之处,人们默不作声,空气似乎都凝定了。当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现代人从远处质疑这种集体自杀是否必要时,现代以色列人却在为六日战争流血,在为捍卫国家主权而全民男女皆服兵役。因为在他们心中,古老的先祖亚伯拉罕从神那里得到应许,是关于一群后裔,是关于一片土地。导游说,每年服兵役的新兵一入伍,就会来到马萨达,重温那个高贵赴死的故事,然后庄重宣誓:“马萨达再也不会陷落” ("Masada will never fall again!")。

 

(部分资料参考并译自:Israel Nature and Parks Authority 官方网站。)



hazel圣地行:7. <wbr>马萨达(Masada)
【上山缆车】


hazel圣地行:7. <wbr>马萨达(Masada)
【建筑遗址】

 

hazel圣地行:7. <wbr>马萨达(Masada)

【遗址上飘扬的国旗】


hazel圣地行:7. <wbr>马萨达(Masada)
【俯瞰山径】


hazel圣地行:7. <wbr>马萨达(Masada)
【俯瞰死海】

 

 

 

hazel圣地行 下集预告:圣殿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暮年之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