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味太郎“图画书何其大”(二)[图画书是个性创作,是个人风格的表现]

(2014-03-17 15:13:04)
分类: 信谊创作工作坊之“名家漫谈”

    有些作者也会问我,说他能写不错的文字,但要怎么表现在图画书里去呢。面对这个问题,我有时会开玩笑地说,那你就算了吧,不适合做图画书。所以,简单地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怎样结合图画和文字这个环节努力得非常辛苦,那他可能就不太适合这一职业。就像足球队员,他认为自己踢得很好,但是跑不动,那如何做好足球队员呢?所以我只是在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表达上做得比较好而已。对于图画书而言,如果把图画跟文字分开的话,就显示出其弱点了,各方面的表达也都会显得不足。所以,在图画书这个领域,如果能把图画跟文字配合的比较好的人,可能就是比较适合这个职业的人。而我也只是借图画书这个形式发挥了我的长处而已。

    当然,刚才我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创作方法而已。在日本也好,世界各地也好,文图分开创作,象夫妻合作,兄弟合作,朋友合作是非常常见的方式。不管何种方式,它的创作过程及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有的时候,创作的点子就是由朋友之间谈笑的过程产生的,或是某人思考某件事时产生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大部分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脑子里自己跟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点子。可能对于我来说,这个方式是比较适合我的。这个就是中文里说的“推敲”,脑子里的推敲。

    有时候出版社来催进度,我会说给我五天,我可以出一本,三天也可以,但是我可不能保证这是一本好书。《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这本书大概是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也有可能会出现五年写一本书的情况。有些东西不去尝试的话并不会真正了解。图画书创作就像河水的流淌,是个很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也希望我创作的过程象流水一样不被中断,非常自然而然地进行。也希望能把我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这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所以我认为,时间上的长短并不一定代表创作作品的好坏,并不是说创作的时间越长,作品质量就越好,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我个人喜欢在画的过程中,不把结尾先设定好。在这个状态下,我顺应下去创作,所以有相当的部分,我的创作就是这样像河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下去,到最后自己也会惊讶,感觉怎么创作到最后是这个面貌了。这种创作过程中的“不安感”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我觉得这种不安感伴随着我创作下去,我很开心。把结尾先定好后再创作,我认为是非常沉重的事。为了达到结尾那个面貌而创作下去,对我来说就会感觉非常有压力。我周围也有不少朋友按照这种流程,反复地画草稿,而我是不画草稿的。可能是每个人的风格不同而已,有人适合先画草稿,而我本人则不适应画草稿的形式。可能还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找到一个非常适合我思维流程的颜料,这个颜料促使我尽快画下去。颜料对于画家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颜料决定了我创作的速度和色彩。

    首届信谊图画书奖有个获奖作品《爸爸去上班》,这部作品的画我印象非常深刻,全是用蓝色调来画的,有机会我非常想跟这位作者来聊一聊。我觉得这个蓝色基调想表达的内容,我能感觉得到。这个蓝色基调超越了这个故事的本身,我非常想了解作者对这个基调的定义。有评委老师觉得这本书的蓝色基调感觉有种悲哀的色彩,我也有这个同感。当然,也许作者在创作时对这个有特别的设计,也或许作者在创作时只有蓝色的色彩,所以就只能用蓝色一直画下去。也许蓝色也不只有悲哀的情绪在里面,因为只有悲哀在里面会太寂寞了,这里面应该还有其他的东西……这对我们来说或许就是图画书里蕴涵的某种信息。

http://s1/bmiddle/0022jn3ogy6HnwiBJVmd0&690

http://s4/mw690/0022jn3ogy6HnwjKIRJb3&690

    其实这本书在我前一天吃饭的时候也看到了,我看到的瞬间感觉是非常好的,如果我多翻几遍,或许还会有其他的感觉。我对自己的书也是第一眼看上去好象挺好的,再看一遍好象也感觉挺好的。有时候我回头看自己的书的时候,觉得不是在看自己的书,而是在看五味太郎的书,在看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很感动。所以,对于一本书来说,它出生以后,它跟世界的交往就开始了。我跟这本书,跟这本书作者的交往刚刚开始。请大家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本会成长。所以书会一版再版,会重版,这就是书本的生命力,这也就是书的成长。现在是这本书刚刚出生。

    对于创作者,我们是追求一些独特的风格作为自己的风格,还是像很多创作家一样,在不同的图画书上表现不同的风格,这个问题其实蛮难的。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颜料问题,根据表现的内容不同,需要的颜色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画图画书最后会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不是说作品颜色越丰富,它的价值就越高。像刚才说的《爸爸去上班》一色蓝也非常出色。最贴切于表现内容的色彩跟画风才是最好的。就象交响乐跟独奏的音乐是不一样的。当然,又能演奏交响乐又能独奏的表演者是最好的,如果一个画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能坚持到最后而成功的话是最好的。

    因为我是学工业设计出生的,这对我的风格有一定影响。因为在工业设计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不要的东西就不要放上去。比方说,在日本有种俳句就是很简单的风格。可能是受这个和工业设计的影响,我自然而然地就把不必要的东西省略掉了。比如《巴士到站了》中,人物是只有脸没有五官,草地也只有色块,没有一根一根的草。比起画画来说,我更感兴趣的是把它做成图画书的过程,如何把它做成有意义的书。学工业设计是从如何做桌椅开始,用什么来做桌面,什么来做桌脚,用什么来做它的平衡,可能以前受过这种训练,所以形成了自己这样的风格。但并不是说省略地越多越好,我把某处省略是为了突出另一面。这也是我的一种习惯。

 

[漫谈地点:2010年首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典礼工作坊(南京市图书馆)]

(未完待续)

http://s1/mw690/0022jn3ogy6HnwqrYAgc0&690

(信谊创作工作坊之[名家漫谈]  欢迎您持续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