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生活琐碎疫情时期医院防范眼科检查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疫情非常时期,妈妈不得不预约眼科医生,出入一趟“戒备”森严的医院,居然是如此的繁琐,洗手,消毒,发手套,发口罩,测体温,问问题,最后还需要签字画押,方可进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势汹汹的疫情,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我们的宅家生活,也突破了3个月的界限。没想到,就在TX州解封后的一个月,我们成了第二个纽约,成为美国目前的重灾区;更没想到的是,在这非常时期,妈妈必须预约眼科医生,做每年例行检查的同时,再要求新的验光单。
妈妈的眼科医生,就在爸爸工作的医学院,虽说进入医院大楼的程序与要求,通过爸爸也略知一二,但上周五(6月19日)亲身体验一把,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戒备”森严。
出入一趟,居然是如此的繁琐,洗手,消毒,发手套,发口罩,测体温,问问题,最后还需要签字画押…不过,医院很多的贴心之处,也是非常称赞的。(注:出于安全,妈妈全程没有使用手机,所以今天文章的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医院的唯一入口处】
对于眼科医生所在的这座医院大楼,妈妈记得是相当清楚呀!不但有医院,有急诊,有办公室,有教学区,还有…反正就是,一座综合楼,因此这正常时期,大楼的入口,可谓是四通八达的,感觉从哪个方向,都可以找到入口,往往是进了医院大楼,才会“迷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上周五到此一“游”之时,就连方向感非常强的爸爸,也居然找不到应该从哪里进去了,仿佛每一处入口,都写着“Close”,然后被指向下一处;最后,终于找到了。
为了方便筛查与控制人流,医院关闭了所有的入口,只留下“Main
Entrance”(主入口),进了大门,过小门,感觉真是要过几道关口呀!而这些大门小门,都是光感的自动门,无需接触即可开关,如果是非自动门,则会有专人站在一旁帮忙开关,也可谓是,妈妈全程都无需动手,更是零接触。
【进门前繁琐的热身】
终于进入了最后一道门,眼看着电梯就在面前,但…此时才可谓是真正“热身”的开始,所有进入大楼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而繁琐的筛查。先是测体温,再是问问题:
- 有没有不适症状?喉咙痛?咳嗽?呼吸困难?
- 近期有没有与新冠患者接触?
- 近两周有没有外出旅游?(妈妈想说,我们连家门都没有出,谈何旅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回答了,筛查人员也满意了,于是递给妈妈一张纸、一支笔,签字画押吧!证明所有的回答,都是属实的。
签完字,将纸笔交还给工作人员,然后给妈妈发了一次手套,并要求一定要戴上;妈妈是自备了口罩,如果没有的话,也会免费得到一只口罩;而且,还给妈妈一枚纸制的红色手环。戴上它,就是“我筛查合格”的标志。
如此这般,妈妈才算是顺利进入了医院的大厅,这可仅仅是大厅哦!
【进出电梯专人监督】
走到电梯口,居然每扇电梯门,都有专人“守卫”,看到妈妈手腕上的红色纸环,工作人员热情地帮忙按下“上行”键,电梯到了,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工作人员又提醒妈妈站得远一点,以防电梯内有他人出来。
确认没有人,这才允许妈妈进入,然后又问“去几楼”?还是由工作人员帮忙按下“6楼”。虽然妈妈戴着一次性的手套,但全程没有接触任何东西,连电梯的按扭都没有触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6楼,出了电梯门,又是有专人“守卫”,妈妈觉得,这是“戒备”森严呢?还是迎接“贵宾”呢?出了电梯门,再次接受“审问”,预约了哪位医生?预约的时间?预约的原因?
一一回答后,工作人员打电话与妈妈的眼科医生确认,一切就绪,这才放行。妈妈心想,这一路过关斩将,着实不易呀!
【候诊区的社交距离】
为了控制人流,也是为了限制候诊区的人数,妈妈几天前就收到了邮件,最多提前15分钟到,也就是说,妈妈预约的时间是11点,到达的时间不可以早于10:4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保持至少6英尺(约2米)的社交距离,候诊大厅的椅子都被请去走廊了,只允许两位病人,并且两张椅子相隔很远。其余等候就诊的病人,一律在门口的走廊等,不但走廊的椅子间隔也很大,而且行人区与椅子之间,又是很远的距离。
每把椅子放置的位置,地面都有圆形的贴纸提醒;而行人区与椅子间,又有分隔线。感觉这真是强制执行社交距离呀!
【检查室的清洁消毒】
候诊区的护士,应该说是眼科医生的助手,又是一通问题,不过基本与大楼入口处的问题同出一辙,而且妈妈手腕上还戴着红色的纸环,因此,也可谓是大开“绿灯”呀!
终于可以进入医生办公室了,在检查室,妈妈心想,这下总算结束了吧?总可以开始检查了吧?但没想,刚进检查室的门,医生就指着水池,告诉妈妈,“请用洗手液洗手,然后再用干洗洗手液消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的干洗洗手液,都是含有酒精的,这也可谓是二次消毒吧!妈妈只好摘下一次性手套,认真清洁与消毒双手。如果不是佩戴隐形眼镜的话,全程则需要戴着大厅发放的一次性手套。
检查的全程,不但医生戴着口罩,多次清洗双手,而且所有妈妈可能触碰到的位置,如检查仪器等,医生都会提前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当然,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妈妈也是一直戴着口罩。
【医生办公室的贴心】
也许是因为妈妈无可避免地触碰到检查室的仪器或设备,检查结束之时,医生又提醒妈妈“洗手并消毒”,有如刚进检查室时的程序。然后贴心的医生,又递给妈妈一张含有酒精的消毒纸巾,建议妈妈清洁自己的背包。想想也是啊,不管包放在哪里,都是接触了检查室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切结束,妈妈还需要在候诊区的护士那里付费,付完费,护士又给妈妈一副一次性的手套,估计是以备电梯间可以使用吧!而且护士还问妈妈,“需要口罩吗”?妈妈想,出了医院,就直接开车回家了,口罩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清洁消毒后再放行】
妈妈心里嘀咕,这进医院,要经过层层的关卡,那么出医院,是不是就应该一路畅通啦?事与愿违。也还是有专人服务的电梯,直接到了大厅。妈妈扔掉手套的同时,被大厅的工作人员要求洗手和消毒。
天哪!这一趟眼科医生之“旅”,短短的40分钟,妈妈洗了几次手?消毒了多少次?然后,工作人员要求妈妈撕去手腕上的纸环,是以防妈妈去别的大楼作弊吗?一切完成,可以出门了吗?
还不行!被再次要求测体温,一切正常,妈妈这才可以重获自由,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走出医院的大楼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想,进大楼之前要测体温,这一点很容易理解,防患于未然嘛!那么这出门之前,还要再测体温,想必也是医院人性化的一面,不放走任何一位可疑的患者,也是对社会、对大家的一种责任感吧!
妈妈最后语:怎么样,“戒备”森严吗?要求繁琐不?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此时预约呢?因为一张验光单吧,没有新的验光单,妈妈就无法购买隐形眼镜呀!而且,正是因为这里是爸爸工作的医学院,所以知道各方面的防患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妈妈才敢鼓起勇气去“冒险”。妈妈在医生办公室的时候,爸爸带着兄弟俩去了附近的公园,走走逛逛,再写写画画。
“明亮-妈咪”: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CPDPE),留美工商管理硕士(MSBA),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杂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的分享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