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妈咪育儿习惯培养亲子关系善意提醒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丑话说在前头”,貌似一句善意的提醒,但恰恰是孩子叛逆的罪魁祸首,也注定造就一个“逆行”而“不听话”的孩子,沉默是金,妈妈还是少说“废话”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不是妈妈们非常熟悉的场景?
去超市购物,孩子想买果汁,而妈妈“丑话说在前头”地提醒道,“我们只买一瓶哦,不可以拿两瓶”!孩子立马不开心了,“不行,我一定要买两瓶”!眼看着一场“权力之争”(Power
Struggle)就要打响。
这又是不是家喻户晓的案例?
兄弟俩要一起玩,或搭积木,或玩火车,妈妈看见两个孩子在一起,没事找事地“丑话说在前头”,善意地提醒着兄弟俩,“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不可以打哥哥哦”!话音刚落,弟弟一巴掌拍在了哥哥的身上(甚至脸上)。哥哥哭,妈妈训,弟弟叫…家中顿时乱作一团。
妈妈想说,这些貌似善意的提醒,所谓的“丑话说在前头”,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是孩子叛逆的罪魁祸首;“权力之争”必会打响的同时,也注定造就一个“逆行”而“不听话”的孩子。为什么呢?这是妈妈的理解,也是妈妈的育儿经验之谈。
向孩子传递“我不相信你”的信号
相信谁都喜欢被别人信任,都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可依赖的人,其实孩子们也不例外。妈妈的一句“丑话说在前头”,实则就是在变相告诉孩子:我先警告你应该怎么做,因为你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相信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到如此负面的“提醒”,又是不被自己最亲的人信任,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孩子肯定会不满,那么如何发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呢?自然会是“逆行”,你说东,我偏要向西;更会是“邀请”妈妈进入一场“权力之争”,咱们就是要比一比,究竟谁更“厉害”一些?
如果妈妈能够用心地记录一下自己的“丑话说在前头”,就会发现不但不是善意的提醒,而且无一例外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不瞒大家说,妈妈每次的“丑话说在前头”,注定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破坏了母子间应有的“默契”之感
妈妈想说,正常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母子之间哈),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感。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规矩的建立吧!孩子一般都会知道妈妈希望他们怎么做,也会努力配合妈妈的要求,一起来维护这种亲子关系的平衡与默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醒孩子“只买一瓶果汁”的妈妈,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说,孩子就不会只拿一瓶呢?说不定孩子本来就只想拿一瓶,倒是妈妈的一句“丑话说在前头”,激起了这种反抗与叛逆呢!
提醒“弟弟不可以打哥哥”的妈妈,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说,弟弟就会出手打哥哥呢?也许恰恰是妈妈的这句话,倒是“提醒”了弟弟,除了和哥哥一起玩,我还可以打哥哥。
妈妈貌似善意的提醒,是不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妈妈是不是自己破坏了这种“默契”之感呢?
育儿是建立在鼓励的基础之上的
如正面管教所言,健康的育儿方式,是建立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之上的。妈妈“丑话说在前头”的提醒,恰恰是一种负面而消极的“期望”。你给孩子的负面期望越多,孩子的表现就会越差,也可谓是妈妈的“提醒”,是一种变相提醒孩子不好的行为。
没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育儿心理学也好,正面管教也罢,都信奉一点,正面的鼓励,通常会收到积极的效果;换言之则是,大前提是妈妈相信孩子是好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之,负面而消极的“期望”,传达的则是另一种信息,孩子本来就是无恶不作的,如果妈妈不严加管教,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坏。相信如此的“期望”,会象灵验的咒语一般,如妈妈所愿地生效。
很多妈妈会错误地认为,如果不无时无刻地提出各种要求,孩子就一定不会听话,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妈妈对孩子唠叨得越多,孩子就会越不听话,是一种负面的“期望”,一种消极的“提醒”,更是孩子叛逆与权力之争的源头。
妈妈的不提醒,正是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最基本的尊重与信任,是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正面的鼓励,那么这亲子关系,根本就不会出现问题。超市购物,孩子一定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兄弟俩一起玩玩具,哥哥自然会让着弟弟,而弟弟肯定也不会出手打哥哥。
妈妈最后语:是不是觉得,作为妈妈,还是“废话”少说吧?沉默是金,不但可以和谐亲子关系,避免母子之“战”,而且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妈妈作为过来人,经验比孩子们丰富,育儿路上,不说或少说,真的不容易哦!不过,妈妈还是要努力建立与养成“闭口不谈”的好习惯吧!
“明亮-妈咪”: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CPDPE),留美工商管理硕士(MSBA),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杂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的分享等着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