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2020-05-28 10:44:04)
标签:

育儿

妈咪育儿

莫名其妙

恼人行为

心情需求

分类: 微信公众号
一个周末的中午,我们即将出门之时,哥哥的莫名其妙,惹恼了妈妈,但同时,也教会妈妈非常重要的一课:小朋友是用语言和行为,向妈妈表述自己的心情与需求。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此时的哥哥,最乖巧,最可爱)

疫情宅家,哪也去不了,但为了丰富兄弟俩的生活,爸爸妈妈还是决定开车去转一圈,很久没出门了,感觉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激动与兴奋。只是,就在我们穿鞋准备出门之时,哥哥的莫名其妙,惹恼了妈妈。

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小同学的行为与语言,貌似恼人,但着着实实地教会了妈妈重要的一课。育儿也是一门心理学呀,小朋友的语言和行为,都是事出有因的,都是一种需求的表述,心理也好,生理也罢,都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告诉妈妈一些事情。


事件回放,恼人的“不”

宅家时间久了,大家都想出去透透风,爸爸提议“开车出去逛一圈”,全程坐在车里,不下车,应该也没有什么安全隐患。一周前我们就决定好了行车路,绕行这里所谓的“High Five”高架桥(就是5座高架桥的汇集点,而且是D市的至高点)。

这不但是哥哥的提议,而且是兄弟俩都非常喜欢的“风景”之一,高高在上,最高处相当于12层楼那么高。但…就在即将出门之际,我们的“问题”出现了。

妈妈对正在用积木“建”高楼的哥哥说,“收拾一下,我们准备出发喽”!

哥哥不满地看了妈妈一眼,厉声回道,“不”!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顿时有种莫名奇妙的感觉,但还是和颜悦色地说,“如果你不想去High Five,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别的行车路线,要不要去FW的方向”?

对于妈妈的建议,哥哥依旧怒气冲天,“不!就是不要去!我要告诉你100遍不吗?不!不!不!不……”!

妈妈当时心里真是纳闷,这到底是怎么了?谁也没惹你呀!弟弟自己在看书,爸爸在准备开车出门的东西(带一点零食和水在车上),妈妈刚收拾完厨房,而哥哥自己…则一直在悄无声息地搭积木。


冲动想法,以牙还牙

你不恭,那也别怨我不敬了,妈妈本想以牙还牙地回击哥哥一通:

- “你知道你不应该和我这么说话吗”?
- “你怎么和我说话呢?晚上还想看iPad吗”?
- “为什么每次大家一起出去,总是你不开心”?
- “这不是你自己选择的路线吗”?
…………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冲动的话语,到了嗓子眼儿,又被妈妈直接咽了下去。这些话语,是冲动的,是不理智的,不但解决不了当时的问题,而且以牙还牙的“榜样”力量,更是错上加错。

妈妈假装去倒水喝,实则是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时间与机会,哪怕只有10秒钟,也足矣让妈妈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眼前的“小插曲”。


冷静思考,事出有因

躲开此情此景的“事故”现场,避开与哥哥直视的眼神,妈妈冷静地想一想,这到底是怎么了?一个星期前就说好的开车放风,而且早餐之时,哥哥还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开车去High Five喽”!与现在的小同学,真是判若两人。

妈妈本想就地惩罚,你不仁,我也不义,要不要取消今天的活动?妈妈陪哥哥在家,请爸爸开车带小弟弟出去?(不能因为哥哥,而牵连小弟弟嘛!)但转念一想,正在气头的妈妈,面对怒气冲冲的哥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也许会是“两败俱伤”。

而且…以哥哥目前的状态,妈妈说什么,不回击就是万事大吉,根本听不进去的。妈妈还是不要浪费这个时间和精力了吧!更不要引发我们的母子冲突,还是自己安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吧!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午餐后要开车出行,一上午(包括午餐时间)哥哥都是处于兴奋的状态,毕竟,宅家久了,谁不厌倦?但午餐后,也就不到20分钟的时间,居然性情大变,肯定事出有因!

妈妈请哥哥收拾积木、准备出发的时候,小同学正独自玩得开心,是妈妈打扰了哥哥的玩兴吗?还是…?

这种现象,不只一次出现,尤其是当哥哥自己玩的时候,小同学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和现在一模一样。究竟是怎么回事?


设身处地,明察秋毫

突然之间,妈妈想到一本育儿书中,说的一句话,“Children are communicating something through their behavior during every moment in everyday, even if they are not aware of it. A child’s problematic or inappropriate behavior is a sign that he is upset and something is not right.”(大意就是:小朋友的语言和行为,都是事出有因,都是一种需求的表述,心理也好,生理也罢,都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告诉妈妈一些事情。)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哥哥有什么不满?有什么需求?还是…?妈妈设身处地,明察秋毫地仔细想一想。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哥哥的莫名奇妙,不是针对妈妈的育儿方式,更不是针对妈妈这个人,而是小朋友在以特殊的方式述说,“我现在不想出去”,“我现在的感觉不好”……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不想出去”和“感觉不好呢”?

妈妈想明察秋毫,一是想了解,此时哥哥的所思所想,究竟是什么让小同学“性情大变”?二是不想这种极其不尊重的态度和语气,再次重演。如果妈妈只是简单地叫停,“不要和我这么说话”,就无法挖掘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那么也就无法根治眼前的这种行为。


安静冷静,母子私谈

好吧,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和小弟弟商量,“晚一点再开车出去吧”!小朋友倒是非常随合,毫无怨言地同意了,还关心地问妈妈,“哥哥怎么了?In trouble了吗”?妈妈说“没有”!妈妈是想探求究意,而不是想惩罚哥哥;此时的惩罚,不但小同学不会吐露心声,而且还会激化我们母子的冲突与矛盾。

此时,虽说哥哥不情不愿,但还是收拾好了所有的积木。妈妈将小同学带进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一个安静又私人化的空间,咱们来场母子促膝长谈吧!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开门见山地说,“你好象不开心哦,为什么呢”?本以为自己会被批评一通,但妈妈的冷静与温和,着实令小同学大吃一惊,抬头望着妈妈,欲语又止。好吧!妈妈有时间和耐心等着你。

也就暂停了几秒钟,哥哥就款款道来,原来是因为…(妈妈后文会详述)


谈话技巧,多听少说

在听哥哥解释之时,也可谓是全过程,妈妈没有打断,更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认真仔细地听,偶尔还会随声附合,“哦”,“嗯”,“我明白了”…以此打开哥哥的话匣子;一些环节,妈妈还会重复哥哥的话,“你的意思是说…,对吗”?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30分钟的谈话,妈妈不插嘴,不打断,更不发表自己的见解,真的不容易哦!如果小同学问妈妈,那么妈妈会解答;如果不问,那么此场“谈话”,妈妈就只带耳朵,而无需嘴巴。


揭开“谜底”,真相大白

终于揭开了“谜底”,真相大白了。正如妈妈开篇所说,哥哥的此行此为,背后一定是有更深层的原因和需求。如“正面管教”中说,小朋友的行为,只是内心冰山一角的表现,妈妈一定要努力挖掘水面之下那枚巨大的潜患。

与哥哥的母子私谈,妈妈发现了两大原因(或者可以说是“需求”):

- 一是,每次哥哥想玩点什么,小弟弟一定象条小尾巴一样紧随其后,而且每次告诉小弟弟“我想自己玩”,小弟弟根本不听;
- 二是,妈妈忙碌之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兄弟俩,“你们好好玩”,“哥哥带着弟弟玩”,“自己想办法”……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哥哥不但觉得没有任何自由的空间,而且觉得妈妈根本不关心自己。再次联想到准备出门时的情景,妈妈仔细想一想:对呀,当时小弟弟正在看书,哥哥终于有了不被打扰而独自玩的机会,此时的出发,肯定是不情不愿;而且,又是和“跟屁虫”小弟弟一起出门。

是不是怒气丛生?此时的妈妈,告诉哥哥“要收拾玩具了”,是不是正好撞到枪眼上了?小同学的恶语相向,是不是也变得容易理解了?


一分为二,问题解决

真相大白了,那么现在的问题,也是重中之重的核心,怎么解决?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妈妈觉得,还是一分为二吧:“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打人”,一分为二地接纳与拒绝

哥哥已经平静下来了,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摆事实、讲道理啦!对于眼前的问题,“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这样和妈妈说话,是不礼貌,更是不尊重,你让妈妈很受伤”。停顿了几秒钟,以探哥哥是否有需要解释或“辩解”的。没有,那好,咱们继续。

妈妈提议道,“下一次,如果你想自己玩,而小弟弟不听劝告地打扰你,我们来想一个特殊的暗号吧”?哥哥开心地说,“下次我就喊中国龙,那是我最喜欢的词,你就出来解救我,好不好”?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拍即合,不但发现了深藏于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且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母子拥抱,哥哥说了“对不起”!我们继续开心起来,请爸爸带我们开车出去兜风吧!


妈妈最后语:育儿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小朋友不是微缩版的成年人,作为妈妈,一定要站在小朋友的立场与角度,去理解与了解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遇事一定要冷静,妈妈的冲动,只会令事情变得更糟糕。

“明亮-妈咪”: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CPDPE),留美工商管理硕士(MSBA),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杂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的分享等着您!
哥哥的莫名其妙,貌似恼人,但教会妈妈重要的一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