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方法学以至用寓教于乐融会贯通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自从有了兄弟俩,妈妈一直坚信,玩是每位小朋友的天性,不喜欢玩或不会玩的小朋友,长大以后未必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因此妈妈也一直不限制小朋友们的玩乐
,利用小朋友喜欢玩的天性,让他们在玩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断地去融入这个社会;而且妈妈也一直认为,玩才是教育学龄前小朋友的最好方法、最高境界,但...
(哥哥在幼儿园用乐高积木搭的火车站,07.20.2017)
在此分享两段小故事,每段故事之后会有妈妈对于“玩才是最好的教育”之育儿分享。
故事之一:哥哥因为没有玩乐高积木而得到一枚贴纸。
和以往一样,妈妈下午带着弟弟去接哥哥,就在哥哥上车后,妈妈检查安全带的那一刻,发现小朋友衣服上有一枚贴纸,一般来说是突出表现才会得到贴纸奖励,于是便有了如下母子对话:
妈妈:咦?今天得到一枚贴纸?
哥哥:对,是R老师给我的。
妈妈:为什么呢?
哥哥:因为今天我没有玩乐高积木,我学习了。
妈妈:嗯?什么是学习呢?(此时的妈妈有点困惑不解了)
哥哥:因为L老师和R老师总说我每天都在玩乐高积木,根本不学习,不写东西。
没错儿,老师是和妈妈说过,哥哥不愿意写东西,也不愿意画画,每天去幼儿园,就喜欢搭乐高积木,而且凭想象搭出来的那些高楼大厦和各类建筑(如火车站),令老师很是刮目相看。
开车回家的路上,妈妈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因为没有玩乐高积木而被老师表扬?也因此得到了一枚贴纸作为奖励?对于学龄前的小朋友来说,什么是玩?什么是学?循规蹈矩地写写画画,难道就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老师们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育儿分享】哥哥因为没有玩乐高积木而得到一枚贴纸奖励,第二天送小朋友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与园长聊起此事,园长听说哥哥因为没有玩而得到了奖励,觉得老师的做法不可思议加不可理喻;而且园长也是非常赞同妈妈的观点,对于学龄前的小朋友来说,玩就是学习,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玩与学习,也可谓是互通有无的。园长还说,无组织、无计划的自由玩乐,会让小朋友受益无穷,不但小朋友变得更具有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朋友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应该说是一种更高明的教育方法。
故事之二:12年前妈妈在中国教美国小姑娘中文。
记得这还是2005年妈妈刚毕业,在北京等候美国移民签证时的事情,得到自己美国外教的引荐,去一个刚到北京的美国家庭做家教,教一位5岁的小姑娘学中文。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当时家教的市场行情是每小时20-25人民币,如果教中文最高可以得到35人民币,但这三口之家,给妈妈的报价真可谓是天价,每小时200人民币,不但由男主人车接车送,而且每次家教结束,还会为妈妈准备要么午餐、要么小礼物,午餐都是特意在高档西餐厅预约的送餐(至少50人民币)。
妈妈一想,如此天价的学费,如此周到的服务,那么这家人对于妈妈这个新手老师,要求一定也很高,心中的压力油然而生。预约见面的第一天,也是第一次授课,妈妈可谓是战战兢兢地按响了门铃,没想到主人们非常随和而热心,但对于妈妈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是非常得不屑一顾,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小姑娘玩,在家里玩厌了,可以去小区的公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去游乐园,门票当然由他们提前购买。
闻听此言,妈妈当时非常得困惑不解,但女主人解释道:陪孩子玩就是家教,我们只要求你在我们家时只说中文就可以了;而且为了妈妈不受拘束,每次家教的两个小时,夫妻俩都以各种借口出门办事就离开了,家中完全是妈妈和小姑娘的天下,这也是对妈妈的充分信任吧!
【育儿分享】付着“天价”的学费,就是为了找一个陪自己女儿玩的“家教”,这在中国妈妈看来,真是一件愚蠢至极的事情,其实彼时的妈妈也很不能理解,认为自己是捡了天大的便宜;但如今为人母已近5年,才慢慢体会到当初这对夫妻的良苦用心:一是学龄前小朋友的学习,不是通过端坐在书桌前完成的;二是语言的学习,是通过实际生活来“教授”,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因此妈妈带着小姑娘玩,无形中也是一种寓教于乐、学与玩的融会贯通。
妈妈最后语: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异,在这两段小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妈妈暂且不去论谁是谁非、孰优孰劣,但妈妈一直相信的则是,玩,不但是小朋友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能发现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小朋友喜欢玩、会玩,是聪明的表现,也许今后的学习成绩很一般,但考虑问题的思维绝对不一般;与之相反,一个只懂得遵守爸爸妈妈规矩而不会玩的小朋友,在某种程度上,只会变得循规蹈矩而毫无创造力。因此,对于目前的兄弟俩,爸爸妈妈不但不限制玩,而且还鼓励小朋友们玩。
前一篇:项目多多而又开心快乐的周五亲子游
后一篇:全职妈妈,真是如此悠闲而安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