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入园生活师生冲突谨慎负责感恩园长 |
分类: 幼儿园之生活 |
这是上周三(10月19日)在哥哥幼儿园发生的一件事情,妈妈本想,事情已经处理完毕了,就随之而去吧!但不知为什么,近几天来,谨慎负责的园长,大发脾气的哥哥,总在妈妈的脑海中有拂之不去的阴影,令妈妈对园长无比感恩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愧疚与汗颜;虽说园长也安慰妈妈不要太苛求自己,此次事件也给了老师一个进步与提升的机会,但...妈妈想,还是借博消愁,与大家分享的同时,也一吐心中之纠结。(以下叙述,基本是以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10.18.2016)
【事件始末】哥哥在教室里玩垃圾桶的盖子,因为比较脏,担心不卫生,因此老师便制止哥哥,但玩兴正高的小朋友,哪肯罢休,于是师生冲突便开始了,以至于哥哥大发脾气。为了帮助哥哥控制情绪,老师试图抱住小朋友,但不小心在哥哥的胳膊上划了一道红痕,妈妈下午接的时候,如果被告知,根本发现不了(已经不太看得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在办公室的园长也知道了如此小小的冲突,于是...
【老师道歉】下午妈妈去幼儿园接哥哥,老师很不好意思地走过来,向妈妈说明意外事件的同时,也和妈妈诚恳地道歉;并且哥哥说,老师下午也和自己说“对不起”了。妈妈说,不是什么大事,请老师不必放在心上,但老师说园长还在等着妈妈呢,要向妈妈解释;妈妈一想也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千万别给老师找麻烦,自己也应该主动和园长沟通一下。
【园长解释】园长说知道了哥哥与老师的冲突,后来自己在办公室里反复观看教室的视频录相,以确认不是老师的失职;当然,也同时找哥哥和老师了解情况,情况均属实。作为一园之长,出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因此园长一直等到妈妈去接哥哥才下班(比平时晚了半个多小时),而且还主动提出来给妈妈看录相。
【妈妈回应】整个事件的始末都已经明晰,而且哥哥对于自己“受伤”(不算“受伤”的伤)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老师还是喜爱有加;再说了,这本来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本就是不小心之所为,因此妈妈的态度也是非常得轻描淡写和不以为然,看视频录相,有必要吗?别麻烦了!妈妈也主动和老师说,自己已经与园长沟通过了,这件事情就随它过去吧,大家都不要放在心上;同时也再三询问,园长没有指责和批评老师吧?如果说是谁之错,那么也是哥哥犯错在先。
【拥抱感动】妈妈对于此次事件回应,一句话概括,就是“No big deal. Don’t
worry about it. It’s JM’s
problem.”(小事一桩,不要担心,是JM的问题)面对如此通情达理的妈妈,园长感到无比的开心与欣慰,感动的同时,也给了妈妈一个大而有力的拥抱,说妈妈不仅是家长,而且更是她职业生涯中志同道和的好朋友。“哥哥幼儿园生活,妈妈育儿得到肯定”一文,足以见证园长对于妈妈的欣赏与喜爱。
【顿时轻松】园长说,事情发生之后,自己真是担心了一下午,毕竟在美国,老师伤害学生,不是小事情,不管情节严重与否,家长都是可以状告学校的,而且赢家99%都是家长和学生;但出于妈妈如此不以为然的回应和大度开明,园长真是顿时松了一口气(妈妈在与其谈话之时也感觉到了),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感恩园长】虽说此次事件以妈妈的轻描淡写和不以为然而结束,但第二天早晨送哥哥,妈妈又有了一次与园长沟通聊天的机会,再一次地,妈妈是非常感恩这位经验丰富而且认真负责的老园长。以下便是针对此次事件,园长与妈妈的谈心;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对妈妈的宽慰吧!
因材施教:每位小朋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因此老师不能用大一统的方法对待每位小朋友,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比如说制止某件事情,对于别的小朋友,一个“不”字就见效;而对于非常有主见的哥哥来说,你越说“不”我越要做,因此要换另一种“制止”的方式,“JM,你来帮我...好吗”?可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常行为:刚满4岁的哥哥,发脾气,闹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也是小朋友有主见、并且坚持自己观点的另一个表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于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和固执,那才是妈妈需要担心的。
时间空间:对于哥哥老师的教导方式,园长说是其没有给哥哥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玩垃圾桶,最多说两遍,不管小朋友是否服从,老师都应该走开,给哥哥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小朋友自己意识到做错了,而且不是迫于一种压力接受“我错了”的事实。
见好就收:虽说哥哥不是很情愿,但最终还是迫于老师的压力,离开了垃圾桶,此时老师应该见好就收,而老师为了再次强调垃圾桶的脏与不卫生,继续跟在哥哥后面讲道理,也是因此而引发了哥哥的大闹脾气。用园长的话说就是,此时哥哥带着坏情绪,需要自己平静下来,而L继续说教,也可以说是一种Information
Explosion或Over-Stimulation(抱歉,妈妈不知道用中文该如何解释),以至于小朋友一触即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情绪自控:老师抱住哥哥安慰的想法,是出于想帮助小朋友控制情绪,而对于哥哥这个年龄,恰恰是要教会他们学习自己控制情绪的最佳时机。鉴于哥哥的一触即发,情绪已经失控,适宜的做法则是,老师将哥哥带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哥哥坐下来,大哭大闹也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让小朋友自己平静下来,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多说任何一句话,都会令哥哥更加气愤,哭闹变本加厉。
培养专注: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室规矩是一方面,但老师也要注重培养小朋友的专注力,象哥哥乐此不疲地玩着垃圾桶的盖子,其实也是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突然一个“不”字制止,也是一种对专注力的破坏,要以另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引导。
进步机会:此次事件,妈妈最担心的是,园长对老师的批评与指责,但园长却说,没有批评,更没有指责,只是就事论事地提出建议,是给予老师一次提升与进步的机会,也是为了让老师今后做得更完美。(这一点在与幼儿园所有者的聊天中,妈妈也得到了证实,并且老师也是欣然接受的)
妈妈最后语:就在事情过去的两天后,妈妈认为所有的都已经过去了,突然又收到幼儿园所有者的信息,也是向妈妈道歉和感谢之类的话语。一件小事情的如此小题大做以及谨慎负责,令妈妈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是愧疚而汗颜啊!要说错,也是哥哥玩垃圾桶和发脾气而错在先,最终不但老师受到批评,而且每个人都在向妈妈道歉;园长因为要向妈妈解释这件事情而推迟回家,后来妈妈才知道,当天园长的老公还高烧在家,因此还耽误了预约的医生,可见园长是多么得认真负责。
后一篇:在美国,千万别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