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的爱与尊重,换来兄弟和平相处

(2016-10-13 04:12:24)
标签:

育儿

明亮兄弟

手足情深

爱与尊重

平等相待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L阿姨的两个儿子,与ML兄弟的年龄差距相当,但L阿姨家的俩兄弟,每天不是打就是吵,大儿子争宠吃醋的同时,小儿子更是不愿甘败下风,于是家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兄弟之战;而当L阿姨看到ML兄弟俩真是手足情深之时,羡慕不已,追着问妈妈有何秘诀或捷径。其实…这里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妈妈对兄弟俩平等的爱与尊重。

妈妈的爱与尊重,换来兄弟和平相处
(早餐之时,弟弟与哥哥分享自己的小麦圈,08.05.2016)

【不娇宠不委屈】兄弟俩都想玩同一件玩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在ML兄弟身上发生,真的是很少。一般来说,出现这种鹬蚌相争的局面,妈妈不会因为哥哥年长而对其说,“弟弟小,哥哥要让着弟弟”,如此这般的话语,貌似合情合理,但殊不知,不但娇宠了弟弟,认为自己小,就什么都比哥哥有特权;而且委屈了哥哥,自己正当的权益被不公平地剥夺了。

【轮流玩一起玩】家中有俩宝的妈妈们,为了避免小朋友们争抢玩具,很多时候会同样的玩具买两份,认为这样就可以公平起见而不争不抢。其实据妈妈的观察和发现,很多时候兄弟俩抢玩具,并不是因为玩具只有一件,而是因为彼此都认为别人手里的就是最好的,一定比自己的好,即使是一模一样的两件玩具,鹬蚌相争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对于兄弟俩争抢玩具,妈妈处理的原则以及制定的规矩是,谁先拿到谁先玩,兄弟俩轮流玩,或者一起玩(如积木),后者只可以用商量、询问或等待的方式,哭闹均无效。

【不偏袒无嫉妒】妈妈在处理兄弟纠纷之时,一直在努力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因为妈妈的所做所为,虽说小朋友们不会以语言来表达(尤其是年幼的弟弟),但他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一旦小朋友们感觉到妈妈偏向任何一方,不但不利于兄弟俩的和平相处,反而会激化兄弟间的矛盾与嫉妒心理。当然,明察秋毫的妈妈,也有因一时疏忽而错怪哥哥的情况,那么妈妈事后一定会努力与哥哥沟通,并且诚恳地道歉。

【或商量或求助】想必妈妈们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如果需要家中的哥哥帮忙,一般都会以一种强硬的口气说道,“哥哥,过来,帮我…”或者“哥哥,给我把…拿过来”,这种命令式的要求,只会令哥哥更加厌恶或排斥弟弟;而妈妈则一般都是采取商量、求助或邀请的语气。比如说正在忙碌的妈妈想请哥哥帮忙照顾一下弟弟,其实就是给无聊地坐在餐椅里的弟弟拿件玩具,妈妈会说,

- “可以给弟弟拿件玩具吗?随便什么玩具都可以”(不但商量,而且将挑选玩具的主动权交给哥哥)
- “哥哥,我需要你的帮忙…”(妈妈向哥哥求助)
- “哥哥,请你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好吗”?(邀请哥哥一起照顾弟弟)

【无榜样没压力】妈妈去L阿姨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哥哥要给弟弟做榜样哦”,其实怎么说呢?妈妈从来没有要求过哥哥为弟弟做榜样,因为一旦妈妈将哥哥立为弟弟的模范榜样,那么做为哥哥的压力也就无形中产生了,与此同期而至的,还有哥哥心中的不服气,为什么榜样就一定要处处优秀、时时听话、样样最棒、而不能犯错误呢?孩子毕竟是孩子,童年就应该是开心快乐的真实自我,因为弟弟而凡事委曲求全,对于年长的哥哥来说,不但是一种不公平,更是一种性格的扭曲。

【先尊重再管教】兄弟之间争强好胜是在所难免的,发生矛盾冲突之时,应该先有爱与尊重,再是管教。妈妈一般的做法是,先叫停,并将两个小朋友同时搂入怀中,然后告诉兄弟俩,“妈妈爱你们,妈妈希望看到你们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谦让”,这样不但鼓励了手足情深,而且对兄弟俩不偏不袒,同时给予尊重和爱;等小兄弟俩都平静下来以后,再开始就事论事地进行相应的管教。

【自其事免打扰】很多时候,矛盾冲突或兄弟争抢,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让两位小朋友都不要感到无聊,并且都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平安无事。比如说哥哥想画画或做手工,那么妈妈一定会事先告诉弟弟,“哥哥要画画了,LL不要过去打扰哥哥哦”!然后为弟弟找一件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或事情,这样不但哥哥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两个小朋友都在各自忙碌着,谁也不打扰谁,妈妈也是难得的清静与轻松。

妈妈最后语:兄弟和平相处,没有捷径,更没有秘诀,只要妈妈给予小朋友同等的对待、爱、与尊重,认真倾听小朋友的内心所感,满足小朋友的情感所需,再加上妈妈的细心与耐心,再棘手的兄弟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则是,让两个小朋友明白,爸爸妈妈是同时爱着自己的,只是因为性格、年龄的不同,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兄弟俩不管谁需要爸爸或妈妈,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其身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