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老师评价表扬建议3-4岁学校生活 |
分类: 幼儿园之生活 |
明明开始幼儿园生活已经两个月了,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妈妈、离开家,而且作为新生,老师对小朋友的关注也更多一些,除了妈妈每天接明明之时,会向老师了解一些情况;老师也会主动向妈妈汇报明明的表现,有对明明优点的表扬,当然也有对明明不足之处的建议。也可谓是旁观者清,妈妈认为这些都是老师对于小朋友的客观评价吧!在这里为明明记录一笔,咱们优势要发扬光大、劣势要积极改正。
(戴太阳镜的小帅哥,妈妈送去幼儿园的路上,01.31.2016)
老师的表扬:这些也可谓是明明的优点和优势所在吧!妈妈想,这也是明明之所以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明明迅速适应幼儿园生活之经验分享”)!
【作息规律】就在刚入园的第三天,老师就对妈妈说,“明明一看就是个平时在家作息都非常规律的小朋友”。不能说明明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一样,但至少有一点是很肯定的,就是自从小朋友出生以来,爸爸妈妈就一直保证明明严格的作息规律。
【遵守规矩】即使在家这个宽松的环境,明明也不能为所欲为,妈妈也是要立规矩的(“为两岁明明树立规矩意识的五点经验”),于是乎,进入集体生活,这遵守规矩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虽说老师的规矩不会与妈妈的完全相同,但明明心中是很明白“规矩”的含义,因此老师在要求小朋友做事情之时,便也容易许多。
【收拾玩具】一直以来,明明在家就有主动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如何培养明明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那么去了幼儿园,则更是如此。只要老师一说,“准备吃饭啦”或者“要睡午觉了”,明明一定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将玩具一件一件地物归原处;不仅如此,自由活动之时,明明自己玩完的玩具或看完的书,也是会送回原处,而且很多别的小朋友没有摆放整齐的玩具,明明都会主动去帮忙。
【关心他人】明明自己是个适应能力非常强的小朋友,很快就融入了集体生活;也许也是家中有弟弟的缘故吧,平日里在幼儿园,明明不但不会哭着找妈妈,而且还会帮助老师一起照顾和哄逗哭着找妈妈的小朋友,老师说,很多时候,同伴的一句话,顶老师的10句,因此明明哄其他小朋友的效果,有时比老师还立竿见影;除此而外,早晨送小朋友入园之时,明明还主动帮助了两位家长,见如下截屏。
(截屏源于博文“明明开心而快乐地开始了幼儿园生活”)
(截屏源于博文“明明小朋友趣事多多的幼儿园生活”)
【能力超前】不但明明是个爱学习的小朋友,而且爸爸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不知不觉中、玩游戏中,明明就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一开始幼儿园生活,老师就说,明明数字、字母以及单词拼写方面,比同班的其他很多小朋友超前,对于同龄小朋友来说,那更是超前(明明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还在初学26个字母,而明明就已经开始了单词拼写的学习。
【喜欢观察】明明是个非常喜欢观察的小朋友(“明明个是观察力非常敏锐的小朋友”),妈妈刚开始认为3岁的小朋友都是如此,但据老师说,并不是这样的,明明的喜欢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吧:1.对于不熟悉的玩具或游戏,明明都会先在一边观察,看别的小朋友怎么玩,有所了解之后,才加入其中;2.老师会针对教学内容,对教室内的摆设做不定期的调整,每次都会被明明发现,“这个xxx是在这边的”,小朋友总会这样告诉老师,真是丝毫的变动都逃不脱明明的眼睛啊;3.对于一些花草或小动物,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观察并讲解,一般来说,观察完了,课程结束了,其他小朋友都去操场玩了,而明明还会站在那里,左观右看地很久,然后再问老师一些问题,或者就是将自己观察到的告诉老师。
老师的建议:以下这些,也是老师发现的不足之处,谈不上缺点或劣势,但也是老师建议明明需要改正之处;老师也再三与妈妈强调,这些都不是对明明的批评,而是希望小朋友更优秀所给予的建议,并且很多都是小朋友的个性使然,也是对幼儿园生活的一种适应。如果妈妈在明明面前过份强调的话,可能小朋友会对“去幼儿园”产生反感情绪,因此一定要慢慢来、慢慢引导。
【不慌不忙】明明是个凡事不慌不忙而慢性子的小朋友,不仅吃饭比别的小朋友慢,而且做事情也是精益求精地慢条斯理。妈妈认为是不熟练或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速度慢,但老师说,是明明的性格占了很大的因素(这点遗传了爸爸)。对此,老师的建议则是,在努力培养明明做事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遵循小朋友自身性格的特点,毕竟每位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以同样的标准和速度要求每一位小朋友。
【未经许可】这一点是妈妈育儿的失误,虽说明明是个愿意分享玩具的小朋友,但对于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有时明明会问“我可以玩吗”,但有时就直接拿过来玩,毕竟家中分享玩具的机会很少,因此拿别人玩具之前先询问,妈妈一直没有强化或要求,于是在幼儿园,这缺点就突显出来了。老师说,对于刚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小朋友来说,这种现象很正常,明明已经算是懂得分享的小朋友了,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培养和训练明明,多给小朋友一点耐心与时间,相信明明一定没问题的。
【侵犯他人】也许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对于喜欢的人(当然是认识之人),美国人都喜欢去拍拍肩膀或胳膊、见面给个大大的拥抱,于是乎,对于自己喜欢的同伴,或者就是想一起玩的同伴,明明都会主动去拥抱、拉手或者就是摸一摸,如果是美国或西方小朋友,则一切相安无事;但如果明明摸或抱的是中国小朋友,那么肯定会遭来“不要碰我”的大声喊叫。老师也在不断地教导明明,如果想拉手或拥抱,一定要先询问再行动。
【动手能力】明明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论是手工制作,还是书写绘画,都比同班的其他小朋友要弱一些,老师分析:1.明明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手指的协调能力还有待完善;2.同龄小男生的动手能力与小女生相比,本身就是薄弱环节。而妈妈则认为,自己平日里照顾两个小朋友,对于明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真的是没有精力与时间尽心尽力。不过老师也说,虽说明明的动手能力弱一些,但小朋友对于手工制作,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妈妈不用着急,慢慢来,相信明明一定会追上其他小朋友的。
【故事时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的Circle
Time(故事时间),明明不是很坐得住,但老师说,一来可能是有其他不愿意听故事的小朋友,要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要么在玩玩具,那么对于好奇心和玩心都很重的明明来说,肯定坐不住,也想一起玩,这是小男生的天性;二来也可能是因为老师所讲绘本太简单,而导致明明没有兴趣,这也是【能力超前】的一个弊端吧!不过据老师观察,虽说明明对于Circle
Time的绘本或故事没有太大兴趣,但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明明还是很喜欢自己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而且明明所“读”之书,一般都是适合5-6岁小朋友的图书。
妈妈最后语:如果说,明明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一些问题(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妈妈都认为是一种天经地义,而且很多有待改进之处根本无法发现;那么这幼儿园生活,为明明带来的是一段成长的经历,为妈妈带来的则是对自己育儿之路的一种检验,也为妈妈今后的育儿指明了方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前一篇:三岁明明,妈妈的情人,爸爸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