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学关系学以致用先学后教顺其自然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中文中“教”与“学”二字是永不分家的,可以说有“教”就有“学”,想“学”就得“教”,但妈妈个人认为,不分家的“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教”的主动性在于爸爸妈妈或老师,而“学”的主动性则在于孩子或学生自己,是以兴趣爱好为基本出发点的。
记得妈妈以前在国内读书之时,从小学到大学,老师都是以填鸭式的“教”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学”;而妈妈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才深深体会到了这“教为主、学为辅”的弊端。美国育儿的指导思想是,以孩子主动地“学”为主,家长和老师的“教”都是以这个“学”为基础、以“学”的兴趣为主导。
入乡随俗,妈妈很是赞同这个先“学”而后“教”的育儿理念,在国内很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会这会那、学这学那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对明明还是不管不问,任其兴趣爱好去自主学习,爸爸妈妈所充当的角色就是适时地引导与指导一下。以下便是明明在生活中“先学而后教”、“是学而非教”的实例:
【蹒跚学步】记得明明10个月左右刚开始蹒跚学步之时,走几步就会摔倒在地,有的朋友就开始说妈妈了,“孩子总摔,你怎么也不去扶一下啊?拉着他的手走,不就不会摔了吗?”但妈妈对于明明接二连三摔跤而无动于衷的理由则是:如果去拉或扶着明明走路,那么他自己就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平衡,而且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摔跤,这样让他摔几次,从摔跤中小朋友会悟出如何才可以向前迈步而不摔跤。也是缘于此,明明在11个月大之时就已经自己走得非常稳当了。对于明明学走路一事,是明明学而非妈妈教。
【识字认数】接受美国育儿的指导思想,学龄前没准备教明明小朋友任何学科相关的内容,象认数识字,更是想等上学后再说;但在爸爸妈妈为小朋友读故事时,明明就表现出了对汉字和数字的强烈兴趣,在无意中也学到了很多,数字0-9除了3,都可以准确无误、而且快速地辨认出,而汉字则认识有上、下、高、低、山、水、大、妈妈、目、喊。既然小朋友这么有兴趣地学,那么爸爸妈妈也就配合与支持一把吧,明明想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也用心地去教一教吧!对于明明的识字认数,是明明先学、而后爸爸妈妈教,教是以学的兴趣为基础的。
【学做家务】明明小朋友每天餐后的擦桌程序是这样的:拿着抹布去卫生间;自己搬小凳子站起来;爸爸或妈妈帮忙打开水龙头;把抹布放在水龙头下洗一洗;双手拧干抹布;下来,把小凳子放回原处;跑向厨房,搬起另一个凳子;爬上去,站起来;开始擦桌子(而且还知道把盘子拿起来擦呢);连桌子的边边也不放过;擦完把抹布再挂回原处,凳子放回原处。大功告成啦!明明主动擦桌子一事,是明明学而非爸爸妈妈教,看着爸爸或妈妈做了几次,小朋友自己就学会了全套程序。
【早期阅读】经常读妈妈博文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明明是个非常喜欢读书与听故事的小朋友,而且小朋友的这个好习惯自小就养成了,很多的朋友会问妈妈“怎么教明明读书啊?”妈妈这里要说的则是,明明早期阅读一事,是明明学而妈妈教。爸爸妈妈都是爱读书之人,闲来无事之时,不是抱着电脑或手机上网,而是找本书来读,杂志也好、小说也好,反正就是纸质的书;耳濡目染地,明明小朋友也就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儿了,喜欢抱本书自己看,或者是请爸爸或妈妈讲故事。
【循规蹈矩】记得妈妈刚开始带明明去参加图书馆的活动,小朋友可不守规矩了,当大家都和爸爸或妈妈坐在一起做游戏、唱歌或听故事之时,明明则是满教室地乱跑,妈妈曾经也一度头疼过,这可怎么办?大家会不会说明明很不懂事?妈妈很不负责?后来图书馆的老师和另一位妈妈都说,“别去管他,让他跑,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没有规矩和纪律而言,多来几次,他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果不其然,也就是去了3-4次图书馆,明明真的可以象其它小朋友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妈妈腿上、按老师的要求做与玩了。因此,明明学规矩、守纪律一事,是小朋友自己学会而非任何人教会的。
【研究玩具】还在明明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每拿出一件新玩具,不是教明明如何玩,而是“很不负责”地直接把玩具丢给小朋友,任其如何处置这件新玩具。明明一般都会自娱自乐地发现自己的一套玩法,但也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明明确实不知道怎么玩,小朋友会主动地拿着玩具来找爸爸妈妈;二是明明的玩法确实会有损于玩具或不是很安全,那么爸爸或妈妈会玩给明明看。(注意,妈妈这里没有说明明的玩法是否正确,毕竟玩具的玩法有多种,而且小朋友的思维与成人还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玩的方面,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妈妈要说,明明玩玩具的两种情况,不但是明明先学而爸爸或妈妈后教,而且是明明学而非爸爸妈妈教。
【开水烫手】想必每位爸爸妈妈都有相同的经历,端着热水或热汤或任何烫的东西,小朋友也要凑热闹地摸一摸或想要,此时的爸爸妈妈可能会经常对小朋友们说“烫”,但是,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他们何其懂得什么是“烫”?明明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的做法则是,倒一杯比明明小手可以承受热度更热一些的水,拿着他的小手去摸杯子,让其感受到什么是“烫”,也就两次这样的经历吧,之后妈妈再说“烫”,明明小朋友就再也不会有跃跃欲试的愿望了,而且会避而远之。因此,开水烫手一事,是需要小朋友通过触摸而学习,而非爸爸妈妈教。
【公园玩耍】明明小朋友已经从小秋千顺利过渡到大秋千了,记得第一次坐这种大秋千的时候,明明的小手不知道抓在哪里,更不知道该如何抓才可以坐得稳当,虽说爸爸和妈妈教了明明很多次,但小朋友好象还是不得其中的要领。终于有一天,明明看到另一位大姐姐是如何荡秋千的,小朋友总算恍然大悟,知道怎样才可以抓得稳抓得牢了。虽说小朋友坐大秋千一事,是爸爸妈妈教在先,但妈妈悟出的道理则是,爸爸妈妈再怎么说、再怎么教,还是不如小朋友自己学得快,所以明明学会坐大秋千,也算是自己学而非爸爸妈妈教吧!
【物归原处】明明从很小的时候,在家里就有物归原处的好习惯,缘于每天看妈妈做完饭、收拾完东西、都是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还有每天晚上爸爸带着明明收拾玩具,也给了小朋友一个信号,玩具每天陪明明玩累了,晚上也是要“回家”的。而前几天爸爸妈妈带小朋友逛书店,明明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好习惯,虽说对每本书都是非常得感兴趣,但每次都是只取一本,而且翻看完毕,还会送回书架原处。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是小朋友有样学样,看着爸爸妈妈做自己学,而非爸爸妈妈教的。
妈妈最后语: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千万不要让明明输在起跑线上,妈妈不能再如此懒惰地任明明放纵下去了,应该开始教知识了;但妈妈坚信,如此顺其自然的育儿理念,绝对不会让明明比其他同龄小朋友差,别的小朋友也许比明明多认几个字、多背几首唐诗,但妈妈相信明明小朋友的独立性更强、想象力更丰富、情商更高、兴趣爱好更广泛,这些受益终身的“知识”,难道不比文化知识更重要?
妈妈既然在上文中提到了【公园玩耍】,那么就趁此篇博文,将明明此次公园玩耍的随拍,都一并与大家分享吧!因为都是相同的主题,因此妈妈就不一一为每张照片注释了。
前一篇:妈妈孕期倍感愧疚于明明的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