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敏感期育儿14-15个月读书有感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敏感期,又是儿童敏感期的话题,妈妈在“渴望爱的敏感期,妈妈差点犯大错”一文中已经提到,妈妈近来在读一本很好的书-教育研究者鲁鹏程先生著的《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而且也曾许下诺言,读完后要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借这本书,妈妈来向大家推荐一本为宝宝做饭的书,这也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书中的餐饮不但是按宝宝年龄段分类的,而且可以说90%的餐饮都是在大众餐饮的基础上做了小小的变化,但就这一小变,就变成了适合宝宝们的营养餐。所以,可谓是餐饮种类多,而且简单易操作吧!妈妈给明明做饭,也有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吃的时候,那么就会来翻翻这本书,不会照书一步一步地做,但算是找点灵感吧。

好了,回到敏感期的话题吧!这本书不厚,也就200多页,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分析实例,而且实例分析后,还会给出相应对策以及对爸爸妈妈们的忠告,所以看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要真正仔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和细节,还是需要一番功夫和一定时间的,妈妈可以说,200多页的书,这本书是妈妈花费时间最久的,现在读完一遍,想必不久的将来,还会拿起来再细读一遍的,相信每次研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好了,回到敏感期的话题吧!这本书不厚,也就200多页,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分析实例,而且实例分析后,还会给出相应对策以及对爸爸妈妈们的忠告,所以看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要真正仔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和细节,还是需要一番功夫和一定时间的,妈妈可以说,200多页的书,这本书是妈妈花费时间最久的,现在读完一遍,想必不久的将来,还会拿起来再细读一遍的,相信每次研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妈妈还是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敏感期的话题,可以说是妈妈读完此书有感,也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精华之一吧。敏感期是孩子在0-6岁之间,在某个时间段,对生活中的某件事物非常专注、并重复实践的一个过程。孩子的敏感期很多,不但出现的时间不同,而且相同敏感期中每个孩子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敏感期,那么他们的心智水平就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因此,作为爸爸妈妈,当孩子处在敏感期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时期,做好正确的引导,并提供所需的环境刺激。
其实,最早提出儿童敏感期这个概念的,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女士(妈妈也有她全套的育儿书),她将孩子的敏感期分为九大类-语言,秩序,感官,关注细小事物,动作,社会规范,书写,阅读,文化。而鲁鹏程先生的这本书,是对这九大类敏感期,又做了细分,而且是按年龄段的细分。
鲁鹏程先生在书中列出来0-6岁孩子敏感期的100个细节,不夸张地说,14个月大的明明小朋友,已经经历了不少;而且读书的过程中,妈妈仔细想想,很多的细节明明都出现过,只是当时还没有读此书的妈妈,并不知道明明是在经历儿童敏感期。那么,妈妈今天就来细细数一下陪明明一起经历的儿童敏感期吧!妈妈会将明明小朋友的行为与鲁鹏程先生书中提到的细节,一一对号入座。(注:妈妈不会对书中的细节做详细说明,对于明明小朋友的行为,也只是举例而不做解释,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读读此书。)
细节1:喜欢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不断地重复。
明明刚学会某个词或某个音,他会一连几天地说着同一样的词、发着同一样的音。如果是象“灯”、“树”这类物体的名字,那么每次看到这些东西,明明都会重复一遍;而且随时想起来,随时都会重复。
细节2:不喜欢静悄悄,喜欢待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明明从小就是伴着音乐长大的,只要是醒着的时候,妈妈就会在屋里放些音乐,声音不大,但玩着的明明一定是可以听到的;不仅如此,明明每天都是伴着音乐入睡的;而且呢,明明的很多玩具都是会发声的,如果妈妈恰恰没有放音乐,那么明明自己会制造一些声音的。
细节3:孩子的“声音世界”与成人不同,他也会对噪声敏感。
爸爸或妈妈在陪明明玩或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一辆车经过或火车进站,明明都会“车车”地叫起来;邻居家的狗狗一叫,明明也是每一个听见的人。
细节4: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用口来实现味觉、触觉认知。
这点就不必多说了,明明自打可以轻松地把自己的手或玩具送到嘴里的那天起,至今“以口来认知世界”的习惯,还是没有变,不过好在如果明明发现地上有什么脏东西或细小的东西,一般都会捡起来交给妈妈、而不直接入自己的嘴巴。
细节5:孩子会吃手,会练习牙齿、使用舌头,那是他的“工作”。
吃手的行为,也可以归为细节4吧,而练习牙齿,也可以归为细节6。明明对于吃手的热衷,那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有时是几个手指头,有时是整个小拳头,现在有所改善,但时不时地还是会吃一下。至于练习牙齿嘛,就是咬爸爸或啃玩具。使用舌头,就是跟只小狗似的把舌头伸着玩,而且还会用舌头做各种怪声,再就是用舌头吐泡泡玩。
细节6:咬人-冷不丁地咬人一口。
哈哈,爸爸可是深受其害啊,抱着明明上楼或下楼,冷不丁地,前一秒钟,明明还乖乖地搂着爸爸、靠在爸爸的肩上;下一秒种,就会是狠狠地咬一口。幸运的是,明明从来没有这么对待过妈妈,小乐一下,嘻嘻。

细节7:抓、扔、捏-喜欢抓软东西、扔东西,用两只手捏东西。
捏玩具、扔玩具,还有就是抓妈妈的手、捏妈妈的手。最受明明“虐待”的玩具是他的熊熊和每天陪他睡觉的小海马。明明对小海马,那可真是又摔又打,还拿起来狠狠地敲自己的床沿呢!
细节8:非常喜欢用手玩水、玩沙。
玩水嘛,就是每天晚上的洗澡,从来没有想从澡盆里出来的时候;至于玩沙吧,妈妈只带明明玩过一次(明明的专属课堂,玩沙和气球的启发),还是在家门口公园里的沙坑。
细节9:对带“坡”的地方非常感兴趣,不知疲倦地行走。
家门口的公园,一个小坡,可以走上十趟八趟,不但不累、不烦,而且还兴致越来越高。
细节10:哪里不平走哪里,哪里脏乱走哪里。
也是在家门口的公园,有井盖的地方,有地灯的地方,有小坑的地方,有污渍的地方,都是明明乐衷于去走一走、踩一踩的地方。
以下这些细节,在书中被列为是2.5-3岁年龄段,妈妈在前面也说到过,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其中的一些明明已经在经历了。
细节11:在心理上,孩子感觉自己弱小,才会关注跟自己一样弱小、细小的事物。
明明很是关心家里地上掉落的头发或食物碎渣,还有就是吃饭时自己餐盘里的食物残渣。不过明明的好习惯是,捡了这些细小的东西,不是往自己的嘴巴里放,而是会交给妈妈,这样一来,妈妈对于明明在家自由活动的空间,也会放心不少。
细节12:先是爬、抓、移动物体,然后再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这点表现在明明小书房的电视柜和茶几,爬着去够他想要的书。至于扔东西嘛,在细节7中已经提到过,细节13还要再次提到。
细节13:喜欢玩“你扔我捡”、搭积木等游戏。
爸爸扔球明明捡,和爸爸一起搭积木。至于这个“你扔我捡”,可能也可以说成是“我扔你捡”,有时爸爸回来得晚,明明早早地就吃好晚饭了,那么也会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坐在自己的餐椅上,这时餐盘上就会有些玩具,而明明总是会把玩具一件一件地扔到地上,然后告诉爸爸或妈妈“掉掉”,捡起来给他,再扔,再捡,再扔……乐此不疲地可以玩很久。(这里多说一句,此书并没有把此行为列为细节之一,但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也是一个敏感期,是孩子们通过扔东西、东西会掉、东西与地面接触发出的不同声音,在学习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不同的物体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不同。如果妈妈说,应该算是空间和声音的敏感期吧!)
细节14: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不管好的坏的,一概模仿。
爸爸妈妈是明明的第一位老师,所以明明的学习都是通过对爸爸妈妈的模仿呢!无师自通的明明,知道怎么去开大门、知道怎么去打开音乐、知道怎么玩他的玩具、知道……这都是每天在看着爸爸妈妈做,明明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所以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真是一点没错!
以下这两点,书中是4-5岁孩子常出现的,再一次证明,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不同。
细节15:特别喜欢黏着爸爸或妈妈,对妈妈的态度、情绪非常敏感,非常依恋。
在“渴望爱的敏感期,妈妈差点犯大错”一文中,妈妈已经提到了,明明非常黏着妈妈,经常会说“妈妈抱抱”。对于妈妈的态度和情绪,出于“妈妈的快乐,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妈妈一直力争做个开心快乐的好妈妈(至少在明明面前),但偶尔也会和爸爸有不开心,明明完全可以听出妈妈的口气和语气,妈妈只要一开始批评爸爸或者声音稍微大一些,明明就可以感觉到,小朋友的情绪也开始波动,有时爱打抱不平的明明,还会冲着爸爸大喊大叫一通,好象在说“看,你又惹妈妈生气了”。
细节16:孩子一听到音乐,就会和着音乐扭屁股。
“Monterey海洋馆之第二次亲子游”文末碎碎念中的一段小视频,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没有音乐的时候,小朋友还知道自己创造音乐呢!多说一句,明明现在的“舞步”,不只限于踢跶舞、扭屁股、晃脑袋,居然还有蹲下站起、弓腰哈背呢!
最后,总结一下吧,以上的16条细节,归结为敏感期,可以说是:1.语言敏感期;2.听觉敏感期;3.口的敏感期;4.手的敏感期;5.行走敏感期;6.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7.空间敏感期;8.模仿敏感期;9.情感敏感期(明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渴望爱的敏感期”);10.音乐敏感期。真是总结一下才知道,明明小朋友已经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这么多的敏感期啊!
除此这外,随着明明的成长,爸爸妈妈还要陪伴小朋友走过更多的敏感期,象秩序敏感期、审美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色彩敏感期、性别和出生敏感期、婚姻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绘画敏感期、书写和阅读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真的是太多太多。鉴于明明尚小,妈妈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这些将要度过的敏感期,等明明经历之时,妈妈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妈妈真的很庆幸自己可以在明明只有14个月大时读到这本书,有了这本书的指导,可以让妈妈避免很多育儿路上的错误,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明的一些“怪癖”行为。(这里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这些行为,在爸爸妈妈等成人的眼中是怪癖,但对于明明小朋友来说是正常的成长过程和心理现象。)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现象,充分证明了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把握好小朋友的敏感期。在写“渴望爱的敏感期,妈妈差点犯大错”之时,妈妈就提到过,明明小朋友那段时间真的是很黏妈妈,总是要求“妈妈抱抱”,而且出门一定要拉着妈妈的手,坐在小推车是这样,坐在安全座椅也一样。妈妈当时就意识到,是不是敏感期到了?果然没错,妈妈对明明的黏乎是有求必应,也就是那么两个星期的样子吧,现在的明明已经不再是凡事黏着妈妈了。妈妈的判断就是,在明明想要爱和关注的时候,妈妈给予了充分的爱和关注,妈妈不能说明明已经平稳度过了渴望爱的敏感期,但至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
说一句题外话,妈妈昨天回头去看一年前记的一些博客,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照片都无法显示,当初上传的时候,都没有问题啊,不知道是新浪博客的问题,还是妈妈自己博客的问题,所以想请问大家是不是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呢?谢谢!

---每日生活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拍照的;
---明明成长是用来体会的,不是用来记录的;
---出门游玩是用来放松的,不是用来相机不离手的。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明明和为爸爸做美食,自1月13日周一起,妈妈博客恢复为每周三篇,具体为中国时间的周一、周三和周五。谢谢大家理解!(哎……妈妈此条信息通知一发,真是招来“怨声”无数啊!
是喜是忧呢?
妈妈在此非常感谢大家对妈妈博客的喜欢,以及对明明小朋友的喜爱,趁目前妈妈精力与时间尚可,那就再坚持一下吧,还是继续每日一记,不过周末除外哦,有些天可能会是少文多图或仅是图片的堆砌。而且写博随意,如果某天妈妈很忙或有其它事情,可能就对不起大家了;再者就是如果明明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来报到,妈妈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博客可能还是会做相应的调整。谢谢大家理解!
)



后一篇:快乐三人世界的第二个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