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写在30年重聚前
(2014-08-14 02:08:38)
明天,哈工大80级的毕业生毕业30年重聚盛会就开始了。在此之前,各系各班都作了大量的工作来联系在全世界的毕业生。我也是一年前被联系上的。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之前,写了个东西也算是一种追忆了。以下便是。

一年前,打电话回家,老父亲告诉我,有个李敏的同学给我留下了消息,让我速与其联系。我知道哈工大找我了。尽管我试过很多的方法,可是都没联系上组织。现在组织在召唤,也是经过了很多的艰难曲折,终于联系上了。接下来便顺理成章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一听说要30年毕业聚首,真的是寝食难安。那个让我度过了四个365天的城市怎么样了?那个把我从男孩变成男人的校园怎么样了?同学们都怎么样了?老师们又怎么样了?30年一晃就过去了。从毕业到现在,见到过的同班同学就两个。那还是20多年前的事了。就是同年级的同学也屈指可数。多少次梦回母校,漫步在充满夜来香的校园里、游弋在松花江畔、抑或脚步匆匆的行走在道里道外的石头路上,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可是回想一下34年前我进哈工大的情形,真的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记得当时高考完了,要填报自愿,父母说前三个自愿由他们来填。其它的我自己选。鬼使神差的哈工大被我填在了最后一个,交自愿表的时候,还被我高中的班主任嘲笑了一番说,哈工大?你不可能!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安排,我最终以哈工大80级最低分和最小年龄被录取了。家里的兄长调楷我,说我是听郑绪岚的《太阳岛上》中毒了,从成都跑到离家千里以外的哈尔滨去上学。当时的我懵里懵懂却好像踌躇满志,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可笑。最让我不能忘怀和永远心疼的是第一次送我上火车我离去时母亲的眼泪。
80-84年,在哈工大学了很多的东西。除了功课以外(据说我们十系的课程是所有系里面最多的),图书馆也是我吸取知识的地方。当然,最重要的还学会了做人。在工大学到了东北爷们儿的豪爽和大男子主义(材料力学的老师把他结婚用的新自行车借给我去参加20公里骑车活动;校食堂的师傅跟我们喝酒逼着我们用漱口缸子);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我的俄语老师把我当成了她儿子来关心);所有这些,让我一生心甘情愿的做一位哈工大的人!最大的意外收获是哈工大的名气,至少我是享受到了这个名称的恩惠。三线企业不愿意让我们调离,国内的单位用一种超于常人的期待来看待和要求你,国外的公司也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一所非常棒的学校!是的,我的确为自己是一位工大人而骄傲。

我们毕业时,曾经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现在过了三十年,祖国也确实比当时跟强大了。工大怎么发展也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但我相信每一个工大人都希望她好。由于种种原因,这次不能回去庆祝,实在是非常遗憾。好在现在通讯发达,在与不在现场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我将全程注视着这场盛宴。8001的亲们,看到你们的照片,一个个生龙活虎、活的有滋有味,真替你们感到高兴。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越来越好!别忘了“小芳”是咱村的,活雷锋是咱东北的,松花江是刻在我们心里的。翠花,上酸菜!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