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务事好好玩,养出孩子的竞争力

标签:
教育育儿文化健康 |
分类: 宝贝 |
你是一个A+妈妈么?家务全包,“只要你自己管好学习就好”?多位亲子专家表示,做家事除了帮忙分担家务外,还可训练小孩多种能力。因此,爸妈的可别因宠爱孩子,一股脑的将家事往身上揽,剥夺孩子培养生活适应力与自主管理的好机会!
双胞胎筱婷、筱宣从小被爸妈捧在手心宠,即使已经上小学,但是起床后棉被不折,吃早餐时也不自己动手打开果酱,虽然偶尔会帮忙倒除湿机的水,但前提是可以领到零用钱。双胞胎把妈妈当成免费佣人,东西乱丢找不到要妈妈找,到了学校发现忘记带作业或水壶,也要怪妈妈,让妈妈感到十分苦恼。

从小灌输正确观念:家事≠妈妈事
很多父母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家事是大人的事,孩子如果肯帮忙,还要感谢孩子。但其实,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家是大家的,每个人都该帮忙分担家事。简单的家事象是收袜子、收鞋子等,就交给小孩做,大人不要全部揽下来。
俗话说,愈懒的妈妈,小孩愈勤劳,因此,妈妈要懂得装懒、装傻。
出版多本书籍的生活魔法家陈映如也表示:“爸妈千万不要帮小孩做,宁可放着也要让小孩完成,不要让他有侥幸的机会,自然而然就会做家事”。她以自己的经验为例,小时候妈妈分配洗碗工作给姐姐,结果姐姐藉上厕所来逃脱,想不到桌上的碗依然原封不动,最后姐姐只好摸摸鼻子乖乖洗碗去。
家事变“佳事”:培养孩子技能与美德
做家事除了帮忙分担家务外,还可训练小孩以下能力:
1. 训练时间管理能力:很多家长以为做家事太浪费时间,应该让孩子专心念书。事实上,若让孩子把家事当成和念书一样的例行工作,他自然会更懂得如何安排调配时间。
2. 养成勤劳态度:很多成功的人从小就会帮忙做家事,小时候懂得帮忙做家事,从中养成勤劳认真的做事态度,日后自然容易有所成就。
3. 学习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藉由和兄弟姊妹分配家事,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进行团队合作。
4.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从小了解家事是全家每个人的共同责任,从中培养责任感。

怎样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切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不是家庭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庭劳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着眼点不应放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应放在劳动对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巨大意义上。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有时孩子的劳动也可能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是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让孩子明确,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每个人应尽的一份义务
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等家务劳动,是他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而不是帮父母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活时,就心甘情愿地去做,而不会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而有的家长在让孩子干活时总爱说:“你帮我干点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也就不愿意干家务活了。也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动,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
让孩子模仿父母做家务
孩子在幼儿期时是好奇和好模仿的,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你洗衣,他就在旁边玩肥皂;你包饺子和面,他就伸手去揪一块面玩。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拾起娃娃,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等。
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家务劳动,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安排一些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的家务
安排孩子做那些他感到对家庭生活做出重大贡献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菜等。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请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乐意去做。在劳动中增加竞赛性,如你在家务劳动中和孩子玩“比比看谁做得好做得快”的游戏,相信孩子会更乐于帮忙。
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
平时父母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因而不喜欢做家务。如果父母做家务时放点音乐、哼哼歌,就不会使孩子对家务产生反感。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父母的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
在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还美其名为“劳动改造”。事实上,这样的教育,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从小灌输正确观念:家事≠妈妈事
俗话说,愈懒的妈妈,小孩愈勤劳,因此,妈妈要懂得装懒、装傻。
家事变“佳事”:培养孩子技能与美德
1. 训练时间管理能力:很多家长以为做家事太浪费时间,应该让孩子专心念书。事实上,若让孩子把家事当成和念书一样的例行工作,他自然会更懂得如何安排调配时间。
2. 养成勤劳态度:很多成功的人从小就会帮忙做家事,小时候懂得帮忙做家事,从中养成勤劳认真的做事态度,日后自然容易有所成就。
3. 学习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藉由和兄弟姊妹分配家事,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进行团队合作。
4.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从小了解家事是全家每个人的共同责任,从中培养责任感。

切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让孩子明确,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每个人应尽的一份义务
让孩子模仿父母做家务

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安排一些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的家务
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
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
前一篇:好父母也可以是祸害?
后一篇:孩子被欺负,为何瞒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