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投资原理杂谈 |
分类: 股市投资 |
如今已经可以看到大量关于比亚迪看好声音了,尽管比亚迪涨了三倍,一如腾讯当年启动,涨了三倍的腾讯任何人买进了,如今涨幅都在30倍以上,所以,一个伟大的企业很难以涨幅来估算其价值。比亚迪的产业布局相当宏大:硅铁战略!电网储能系统、双模混动车、纯电动车,将来还有太阳能发电、车载智能系统,甚至手机、平板都是有可能的。产业规模可以去到多大?电网储能,这个行业比较新,36兆瓦(配套200-300兆瓦的风光混合发电场)价值30亿人民币,配套是10%——这个高了点,按照3%计算,全国风光发电2020年预计3-5亿千瓦,9-15百万千瓦,即9000-15000兆瓦,即7500-12000亿储能市场,年均1000-1780亿;新能源车,丰田年销售额1000万台,比亚迪替代丰田如何?丰田2011年销售额1.45万亿人民币,那做成1/10丰田便是1450亿;其他的,手机代工1、2百亿,都变成自有品牌,3、5百亿是否可能?粗粗一算,还没有考虑其他的潜在空间便已经达到3000亿销售额了。3-5%净利率,100-150亿净利润,20倍市盈率2000-3000亿总市值——如今800亿,1.5-2.75倍净增长空间,即保守计算所得,如今估值打了6折以上。
当初250亿左右的时候,是接近打了9折,即以1折价甩卖!而巴老是8港币买的,总估值不超过200亿,以低于1折价格买入。很划算的买卖!当初涨到88元的时候,比亚迪总估值达到2000亿,巴老没有卖出——当然,谁也没想到它后面还会跌回来这么多!——巴老没有卖出的逻辑如今我大概想明白了,就比如我卖掉了石基信息,依据是我的静态市盈率估算标准,我买进20元,卖出46元,如今60元,而石基信息经营基本面依然良好,业绩持续增长,200亿总市值也是一个远期(3-5年)合理估值而已。我卖出的根据是认为当估值短期出现泡沫后会有足够长的时间横盘震荡用以消化泡沫——但它究竟是在静态估值60倍市盈率的时候消化泡沫呢?还是以100倍来消化?这是无法预期的事情,如果中途下车,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上车了——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有严格买点限制并严格执行的操作者的话。于是,我可能再也买不回石基信息了,而距离我卖出,它又涨了很多很多了——由此,我明白了巴老不减持比亚迪的可能理由:2000亿仅仅是比亚迪最基本的一个合理估值,假如市场的好运降临在它身上,它完全可能做到2万亿市值,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以合理估值出清一个基本面依然良好的企业。
回到石基信息,假如市场垂青,它完全有可能做到比200亿更高的市值——比如500亿,这里存在一个难点:如何正确估算石基信息的市场空间?说实话,我估算不出来,恐怕也没几个人能估算出来:1万家酒店、餐饮店、便利店的管理系统,价值多少?在移动支付成为现实的时代里,这些资源究竟是价值的创造者,还是毁灭者?我实在是没搞懂,但很显然这1万家终端要更换系统的成本非常高,而石基信息把它们做成O2O或移动支付的成本可能要低很多。于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朴素而高深的投资原理——投资一家企业,并与之共同成长!我们买入一家企业,并不是我能知道它可以涨到多少,涨多少倍,而是我在厘清各种因素后,准确推断它绝对的竞争优势和潜在发展潜力,然后耐心与它一起等待一切实现,或不实现。
石基信息在酒店管理系统和餐饮系统上是绝对的寡头垄断,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这种绝对的竞争力是我当初以30倍市盈率买进它的原因,也可能是它长期运行在40倍市盈率的原因。我买进了,然后卖出了——我盈利超过一倍,但我未必做对了。就好比10元买了腾讯,然后25元卖出,这怎么可能是做对了的投资?!以1.5倍净利润换取超过30倍的净利润,这是非常非常愚蠢的行为!!
于是,上述种种得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我们应当尽可能厘清一个企业的完全竞争力优势和潜在的市场增长空间,当一切满足后,买入并长期跟踪,当一切不变或增强时,给予价格高度的容忍,忽略波动,长期持有。如此,我们方有可能握得住一只具有超常增长的个股,方有可能实现十倍以上的增长。
当初250亿左右的时候,是接近打了9折,即以1折价甩卖!而巴老是8港币买的,总估值不超过200亿,以低于1折价格买入。很划算的买卖!当初涨到88元的时候,比亚迪总估值达到2000亿,巴老没有卖出——当然,谁也没想到它后面还会跌回来这么多!——巴老没有卖出的逻辑如今我大概想明白了,就比如我卖掉了石基信息,依据是我的静态市盈率估算标准,我买进20元,卖出46元,如今60元,而石基信息经营基本面依然良好,业绩持续增长,200亿总市值也是一个远期(3-5年)合理估值而已。我卖出的根据是认为当估值短期出现泡沫后会有足够长的时间横盘震荡用以消化泡沫——但它究竟是在静态估值60倍市盈率的时候消化泡沫呢?还是以100倍来消化?这是无法预期的事情,如果中途下车,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上车了——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有严格买点限制并严格执行的操作者的话。于是,我可能再也买不回石基信息了,而距离我卖出,它又涨了很多很多了——由此,我明白了巴老不减持比亚迪的可能理由:2000亿仅仅是比亚迪最基本的一个合理估值,假如市场的好运降临在它身上,它完全可能做到2万亿市值,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以合理估值出清一个基本面依然良好的企业。
回到石基信息,假如市场垂青,它完全有可能做到比200亿更高的市值——比如500亿,这里存在一个难点:如何正确估算石基信息的市场空间?说实话,我估算不出来,恐怕也没几个人能估算出来:1万家酒店、餐饮店、便利店的管理系统,价值多少?在移动支付成为现实的时代里,这些资源究竟是价值的创造者,还是毁灭者?我实在是没搞懂,但很显然这1万家终端要更换系统的成本非常高,而石基信息把它们做成O2O或移动支付的成本可能要低很多。于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朴素而高深的投资原理——投资一家企业,并与之共同成长!我们买入一家企业,并不是我能知道它可以涨到多少,涨多少倍,而是我在厘清各种因素后,准确推断它绝对的竞争优势和潜在发展潜力,然后耐心与它一起等待一切实现,或不实现。
石基信息在酒店管理系统和餐饮系统上是绝对的寡头垄断,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这种绝对的竞争力是我当初以30倍市盈率买进它的原因,也可能是它长期运行在40倍市盈率的原因。我买进了,然后卖出了——我盈利超过一倍,但我未必做对了。就好比10元买了腾讯,然后25元卖出,这怎么可能是做对了的投资?!以1.5倍净利润换取超过30倍的净利润,这是非常非常愚蠢的行为!!
于是,上述种种得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我们应当尽可能厘清一个企业的完全竞争力优势和潜在的市场增长空间,当一切满足后,买入并长期跟踪,当一切不变或增强时,给予价格高度的容忍,忽略波动,长期持有。如此,我们方有可能握得住一只具有超常增长的个股,方有可能实现十倍以上的增长。
(PS:这是我的随感,看不懂的看了很郁闷的,在此表示抱歉了!——因为,这个市场上能有几人搞懂这个问题?答案很不乐观。)
前一篇:这场光伏盛宴该如何收场?
后一篇:[转载]世界上最贵的矿泉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