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买卖是否基于理性因素?

(2013-10-16 09:54:45)
标签:

投资原理

情感

分类: 股市投资

要说服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年人,需要理性行事,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对此,早已不抱任何希望了——唯有如此,我可能才可以在绝望中继续期望。

“我们的买卖(当然是股票之类),是否基于理性因素?”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提问,但答对者可能仅有1%,是的,我没有少写两个“0”。请看例子:

一只股票,之前我们没有发现,忽然一天,一篇“非常不起眼”的文章有理有据的非常理性的给我们展示了该股多么美好灿烂的未来,而撰写这篇文章的还是非常知名、非常有实力的人士。于是,我们翻看这只股票,越看越喜欢,越看发现优点越多——于是,迫不及待想要买入了!打开了行情报价表,一看,犹豫了:股价很高啊。到了第二天,股价上涨了:股价涨的真快,价格确实还是有点高。第三天,股价继续上涨:股票优点真多,看来我没看错,可惜价格还是稍微高了一点点,一点点而已。第四天,股价持续上涨:毫无疑问,这是只百年一遇的好股票,那么这样看来,价格也是合理的。第五天,股价经过持续上涨后终于小幅回落了:任何回落都是买点,价格长期看毫无疑问被低估了——于是,我们迫不及待行动了,打键盘的手指都颤抖了,心想:我其实第一天就应该买入的,要不这会都已经盈利好几个点了!

——由此,我们完成了一个“自我催眠”的完整过程,使用的唯一工具就是:持续上涨的K线。

——K线是一个理性买卖可以依靠的伙伴吗?答案不言而喻。但现实很残酷:通常,它就是我们最亲密的依赖。99%的人逃不脱。

一只再好的股票,买点也依然是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的!我们确实可以在任何价位买入长线绩优白马股,但我们不得不面对:投资的期望收益,这么一个最原始的问题。所以,不要在眼前决策面前遗忘了我们出发时最为核心的目标,因为,一旦完成买入后,我们便会忽然发现:其实,我更关注的还是短、中、长期收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只有短期收益而已了。一旦短期收益不理想时,便又会快速的清仓离场,当初那一切支撑买入的理由全然不见踪迹了——这不是在快速的自我否认吗?如果这种情形持续、快速的反复出现,那一定有问题!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是完全拍脑袋式的买卖习惯,毫无投资体系可言。——这,便是投机,不论以任何名义包装它。

——一个有价值的体系,必然是稳定的,可预期的。尤其是以挖掘价值为核心时,必然不可能进行大量、快速、反复的买卖。任何轻快的买卖,都源于肤浅的分析和判断。

嗨嗨,忠言逆耳,赤诚如剑!杰克韦尔奇在《赢》一书当中说了,坦诚是极具价值的,个人回避坦诚实质上是自私的表现——因为可以保持和气一团,大家哈、哈、哈。

——这是一种勇气,当面对自己“坦诚”的时候,让内心赤裸,无情的坦诚的拔去自己的伪装——如此,我们走在前进的大道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