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易的心理机制

(2013-05-21 15:01:54)
标签:

投资原理

杂谈

分类: 股市投资
交易当中,心理状态的变化相当微妙!很多时候——甚至几乎所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念头,我们就有可能从满仓变成空仓了。当然,这是非常业余的表现。而专业的投资高手,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一个交易心理专业化打造的过程,让敏感的心理变得可控和强大。
一笔交易,做好了长远的投资打算,比如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于是完成买入。假设接下来继续下跌,刚开始没啥,挺住!又跌了一阵子,跌破心理预期了,这时候有些犹豫了……经过漫长的折腾(所谓漫长,那一定是比心理预期的时间要长久了一些或很多),股价终于开始反转向上了——同时,必然有各种真真假假,好好坏坏的消息。在经历了“漫长”的折磨后,交易者的心理会变得相当敏感!!(很多人会因不堪折磨,一旦稍稍获利就忍不住抛出了,以逃避这种苦难的日子)暂且不讨论这么业余的情况,来看看稍微专业一点的表现:在涨幅的第一波来一趟差价!假如第一次卖出后,价格依然上涨,这时候交易心理会怎么变化?“呀!回调一定会出现的,我应该再卖出一次,等回调实现的时候一并买回来!”——诸如此类的想法。于是,随着卖出的一次一次出现,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在交易的时候,我们的交易目标已经从“长远的投资打算”,变成了“实现眼前波段差价”——于是,我们在心理上“失去了我的位置”!
失去心理位置,是交易当中(尤其是高频交易当中)极其频繁出现的现象,所以,一定要针对性的制定应对策略。——而当交易规模庞大了以后,失去的恐怕不仅仅是心理位置了,不过这不是一般投资者会碰到的情况。至于如何应对?可选策略很多,比如限制波段的资金比例,或者放弃波段,或者其他。对于非职业交易者,即散户,原则上最佳的策略一定是:放弃波段,长线投资!
上述,是针对投机而言的心理机制描述。仅仅是可能的一种状况,我没兴趣长篇大论,详细罗列各种情形——提出正确的问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希望我提出了一个正确的问题。下面来看看另外的一种情形:交易心理机制的错配。
指数化投资——这个是巴菲特异常推崇与赞赏的一种投资方式——却错配了交易心理机制。指数化投资,顾名思义,必然是要规避不可控风险的出现,从而实现行业增长或某类型组合增长的盈利。当指数化范围大到一定程度,那就是复制整个经济体或者上市经济体的增长从而获利。退一步,当指数化范围限制在几十个品种时,这应对的是什么?是优秀的企业组合?是充满前途的行业组合?是各行业龙头的组合?这具体取决于制定该组合的投资思路!所以,指数化投资即可以是一种被动投资,也可以是一种主动投资。既然如此,那必然意味着不同的组合对应着不同的投资思路和发掘能力。若想实现超越整体经济表现的组合收益,那意味着是否要投资领涨经济的行业或企业?很显然,不一定!因为涉及资本市场估值问题,也就是说,受制于资本规律。
如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哪怕是指数化的投资,依然可以存在投机性!——投机性在于“受制于资本规律”这一条上。而当“投机性”存在时,一定存在错配交易心理机制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指数化投资者都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的忠实坚守者——事实上,他们只是给自己披了一层外衣,不管是为了蒙蔽他人或是自己。
这样的错配很要命!尤其是指数化投资者,一旦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当问题暴露时,可能已经是很多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若是没有能力挖掘得出一个企业的未来潜力,如何能够确保数十个企业的潜力就是可控的呢?挖掘整个行业的潜力?买入龙头,即是买入行业——但是,行业就比企业更容易分析,更容易把控嘛?所以,为了避免一切麻烦,最简单的还是买入沪深300etf!——但很显然,沪深300etf也有很多问题。
正视自己的内心,诚实的面对自己!——查理芒格这样说,沃伦巴菲特也是这样说的!甚至,杰西利佛莫尔也是这样说的。——这是走上正确的“交易心理机制”道路的唯一入口。
而为了保证我们时刻都停留在正确的“交易心理机制”道路上,我们应该留着自己的能力圈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