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大趋同》读后感
(2012-04-06 21:03: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好书分享 |
作者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文章浅显易懂,读起来速度很快,但书中观点也是非有有益的。
书中把1950年后密集出现的发展中国家高速持续发展(持续25年,年均超过7%增长)的现象称之为追赶性增长,把这样的增长归功于全球化下知识的传播与政府适当的政策。书中提到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追赶性增长的国家必须要具有接收并消化发达国家先进知识的能力,即民众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读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慨于中国历来重视教育的传统,正是这不断普及的基础教育奠定了中国今日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
书中还提到了邓公当年为了摸着石头过河,特意请了西方经济专家来国内讲课,教授市场经济知识、帮助搭建中国市场经济平台,同时中国输送了许多青年外出留学,于是有了后来发挥了巨大作用现今非常知名的一批海归学者。书中还提到了非常著名的“华盛顿共识”,国企私有化、约束政府职能等正是这些共识当中的两条;同时,提到非常重视这些共识的拉美国家基本完蛋了,全部陷入那个著名“陷阱”里了,而对这些共识不甚重视,能用则用,不适用就算了的亚洲国家(当然包括中国)则成功了。作者不得不感慨,一个好的共识还必须要结合国家实际才能产生效用,并强调共识仅是手段不能当作目的。如此看来,结合实际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还有就是中国占比非常高的基础投资,作者认为这是中国优于印度之处,也是中国保持超高速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尽管这个比例近年看来有点太高了。
书中着力探讨了08金融危机,来源于对风险贷款打包、再打包后证券化,而真正的“帮凶”乃评级机构!评级机构的不可信,恐怕是这次危机全世界最大的“收获”。作者对美国,这个最大的逆差国开出的药方是利用创新,制造新产业,从而创造新增就业机会,并加大欠缺的基础设施、技能教育、通信方面的公共投资。对中国,这个最大的顺差国,则是提升工资、完善社会保障、调整收入分配,释放大众的消费,拉动产业升级;取消不适当的外资优惠,鼓励合适的外资优惠,促进产生升级。同时,建议在G20框架下金砖国家要增加国际责任、增大参与度,共同制定新的国际治理框架。一句话,系统性重要国家要增强国际合作,共同寻找全球化下新的合适的治理模式。而对于此,最大的风险在于固守一国利益,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令全球化合作倒退。
我的思考:
斯宾塞与布热津斯基的思想如出一辙,皆是站在全球合作的角度探讨国际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多赢的模式。按照这个模式,美国必须作出自我牺牲(因为要缩小消费,增加公共投资,削减负债),同时,必须要承认并提升中国的全球话语权;而且,要鼓励并支持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为将来超国家的国际治理提供历史经验。——我不得不赞叹,这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