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012-07-24 07:33:49)
标签:
杂谈 |
小学科学课有不同类型的课,展示课、资料课等活动课可以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而实验课、实践课应在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因为实验课的课型探究很强,提前预习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
展示课、资料课、交流课等课堂实施环节:
环节1:情景导入
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通过“新、奇、趣”的创设导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到新知识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师要明确预习时间要求和预习内容范围。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自学完成预习导学的题目。
(要求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预习,针对预习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组内解决或教师点拨)
环节2: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有疑问的对子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解决。能小组解决的不再班上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做好记录,留待班上解决或老师点拨。
环节3:展示交流
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有疑问有争议的可采取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
环节4:精讲点拨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精讲点拨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是一个归纳与提升的过程。
环节5:课堂小结
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
环节6:当堂检测
针对本节的学习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考查。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要注意疑难点、易混点。作业要分层次,作业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发展起作用。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题目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回馈可以在展台和全班交流共享)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堂堂清”。科学课的这个环节不一定象其他学科一样以做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