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鼎立》案例

(2011-04-02 09:44:2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一、背景:
1、要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我想应具有四个鲜明特征:(1)突出目标的整合;(2)催生过程的灵动;(3)实现“四基”的扎实;(4)聚焦人格的生长。因此本案例就是想要充分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
二、案例《三国鼎立》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亦英雄……”
老师附旁白: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在这段历史中,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国鼎立》【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板书】
 (1)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多媒体显示),了解背景;
 (2)播放《官渡之战》录象,增强教材的直观性;
 (3)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
     (4)学生动脑动口,讨沦“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老师归纳总结(明确)(多媒体显示),过渡到下一目的教学
2.赤壁之战 【板书】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
(2)结合观看的录像,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设问“关于赤壁之战你了解了多少?”
  (3)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隆中对”;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 然后由老师来完善。
   (5)教师展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3.三国鼎立的形成 【板书】
    (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
    (2)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
(3)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老师注意完善补充;
(4)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1、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2、历史已经过去,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巩固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套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知识树,让学生摘知识树上面的果实。
三、教学效果
一是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二是学生自己手动口编演课本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课堂,三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探究、建构知识。
四、教学反思
我这篇设计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挂图、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画面及主题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编演课本剧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演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另外通过播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教学片段录像,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整个课堂师生气氛轻松融洽。
五、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课内容精彩、充实,学生的情绪也很高涨,但还有稍许的不足:一是学生的认识上还比较肤浅,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二是大部分学生由于掌握的资料的不够,只是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完成作业,还不能够自己寻找针对性的材料来补充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