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保阳:论张健《燕垒生诗词钞》

(2012-10-06 07:01:51)
标签:

杂谈

如果用传统点的一个说法来评价张健的诗,那就是:诗中有事,堪当史诗。

《燕垒生诗词钞》开篇是歌行体七言长篇《云鹤曲》。歌行体比较早的代表作应该属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但那时一首代言体,没有多少真感情可言。到中晚唐时渐趋成熟,以白居易的众多作品尤其《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后世凡有作者,基本都沿袭香山一路进行创作。歌行体创作最忌讳过多铺叙合议论,铺叙一多,易流于“滑”,而议论过多则易伤于“涩”。二者能交替流转,相辅相成,则可臻于圜转。同时,歌行体式自由,所以对结构的把握是否到位,能否使诗意在结构范围内荡气流畅,也是考验作者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香山歌行之所以长得后世讽诵模拟,盖在于是也。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很难写出流转如弹丸的歌行佳作。后世学香山最为入木的吴伟业,其作品的“卖点”就在于学白氏歌行,但细读其作品,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其对六朝故实的稔熟和华丽辞藻驱使,气脉不畅,涩流俱在。即以广为赢得后世赞誉的《鸳湖曲》为例,铺叙和议论之间的衔接显得太过局促和紧张,一副本应渗透家国沧桑,又糅合江南湖山美景,抒发诗人时代感慨的作品,被写得气短神散,读后给人吃了个半饱的骑墙感。而模仿白氏的同名作《琵琶行》更是枯槁无神。张健的《云鹤曲》据说是有为而作。其中什么“事”,此处不便明说,但将“今典”融入古体,是有存史意义的。这首诗就是杂揉了《长恨歌》的圜转和《琵琶行》的感慨,是不可多得的今人歌行体佳作。

张健诗歌其它诸篇,我个人以为可以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沉郁”二字括之。陈氏谓“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馀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以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吴梅用这几句话评论温庭筠的词,我个人以为,温词是不足以当之的。而“意在笔先,神馀言外”、“ 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在张健的《杂感八首用郁达夫原韵》中几乎都可显见符合陈氏标准者,如其二云:

 

洗兵但欲挽天河,东海又闻鸣镝过。

治国烹鲜诚一事,子承父业不为疴。

浮屠高峻苍生饿,领袖英明敌寇多。

买地逃秦犹未得,结庐无处觅岩阿。

 

其五云:

 

南山竹简罄难书,东海鲲鲸涸泽渔。

朱绂乍披人富易,春风只送岁寒初。

厌闻喉舌歌宸翰,懒折腰肢向里胥。

听得蛙声争阁阁,万方乐奏会簪裾。

 

《有感》云:

 

不异沉沦虱处裈,无心怀刺谒朱门。

一朝左旷皆瞢眊,七世金张多子孙。

名士纷于过江鲫,小民肥似出栏豚。

人间漫道苍天死,定是蛮夷别有恩。

 

这几首诗所道之情事,可说人人读而知之,但却“欲露不露”,故能“意在笔先,神馀言外”。我们现在大可不必以“史诗”或者“诗史”观来绳衡今人作品,但能在作品中巧用“今典” 表达作者情感观点,恰恰是中国诗歌的特长。其它诸如此方面的散句更是不胜枚举,如“浮屠高峻苍生饿,领袖英明敌寇多”、“短墙负曝心犹冷,虚谷听跫胆更惊”、“ 此日黔黎生肘柳,他年守吏灼脐膏”、“ 欹枕扶头怜梦短,无言袖手为天寒”、“ 场中傀儡年年换,纸上英雄岁岁添”这些句子无论怎么读,都让人有奋袖扼腕的击节之慨。这些诗句所写的现实,是每个清醒的人都熟知的,但却未必是每个人都能且敢于写出的。张健作品“意在言外”功夫,是七人当中很独特的一位,也是江湖气息最为淡薄的一位。这应该归结为他的诗胆、诗识。从这一点看来,他没有辱没老杜以来中国诗歌的写实精神。

《杂思十二首》是张健诗歌中汉魏五言古风气息很浓重的一组作品。与他铺张扬厉的七言诗不同风格,但抒写勃动难抑的现实冲动和内心压抑并未较前者有所削弱。试举两首为例:

 

富不能无骄,可笑南北阮。

未除书生气,积重终难返。

上品无寒门,芝兰例生畹。

本无千里足,何须怨驽蹇。

日作稻粱谋,无命慕高远。

镜中人渐老,岁月忽已晚。

(《其三》)

 

 

一时如一日,一日如一秋。

独坐以观心,倏忽意若流。

身躯犹木石,千里已神游。

此外无余物,万事且休休。

时人不予知,将谓我心忧。

(《其八》)

 

两首诗的现世感都力透纸背,与左思的《咏史》诸首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张健的词很有噌吰镗嗒之气。时下许多词家填词,常堕于流利婉媚一路,尤其是江浙一带,因有浙西派崇尚雅正三百余年的历史,以至今日江浙一带但凡填词家,必以南宋慢词为正宗、姜夔张炎为准的。张健诗歌少有的例外。他的词给人整体的风格在苏辛一路,和他的诗一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金缕曲•三十三初度自嘲》

 

斯世何时已。卅三年、蝇头蜗角,鼠肝虫臂。回首前尘多失笑,空说流年似水。更惘惘、伊于胡底。少不如人今老大,葫芦提、甚矣吾衰矣。都忘了,少年泪。  拏云意气今余几。记当年、雄心壮志,说来无味。换酒金龟犹未得,何况貂裘早敝。定相伍、蛇神牛鬼。钝尽锋芒难一割,笑铅刀、空自勤磨砺。庸且碌,等蝼蚁。

 

其次还有咏史的一首《念奴娇》(一编青史)和《沁园春》(天下英雄),都是其中荦荦大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