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老区石斛文化一日行(一)

标签:
创新旅游健康石斛 |
分类: 文旅康养 |
提起大别山,记得当年学习“中共党史”课程的时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永久难忘。
10月27日下午,我以大运河文旅康养共同体常务总干事的身份,应邀参访位于安徽六安双创中心的“绿宸石斛”。一下车,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瞬感神清气爽,一扫3个多小时的车马劳顿。
次日早晨,驱车2小时来到大别山腹地这个风光旖旎的“天然森林氧吧”,一路上目不转睛地看到的都是山清水秀,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色令人目不衔接,这边是悬崖峭壁,拐个弯又是一片青山绿水,满眼是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远眺的是跌宕起伏的山峦,近处农庄民宿徽派建筑比比皆是,错落有致,好似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边走边看边听介绍,就这样一个多小时在博物馆里转来转去,认真听仔细看,然而映入眼球和灌进耳朵的是不断颠覆我们对霍山石斛认知的知识。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曰: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东波最后供,霜雪照人寒。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寄山水抒发旷达闲适的自在之情,以及正气凛然志向高远的豪气,既表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又描写了诗人亲植石斛的行为场景以及心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