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乡村产业调研项目建议

标签:
创新品牌、旅游 |
分类: 乡村振兴 |
通过5月份15天的现场调研和两次分析会议,本着“先易后难、先小再大,长板拉长、短板补齐”的原则,调研专家团队对各地产业规划提出了如下概念性项目建议,供各县(市)区和功能区决策与对接时参考。
(一)
旅”资源的精品研学线路基础上,打造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关键是引客与留客和创新运营及盈利模式的落地执行。
(二)
中体体育小镇现有规划、补短板,立足服务“一小一老”,着重研发管理软件与特色课程体系,以及提升日接待达1000人以上的食宿能力。同时积极推荐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实践基地的验收。
(三)仪征新城镇(十二圩历史街区)江上盐都——配合十二圩“九街十八巷”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导入“商汤科技”打造江河源头的数字化河流文化新街区,重点打造成为面向长三角地区兼具传统与现代特色的康养小镇(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镇)。
(四)高邮市卸甲镇农业科技园+产、学、研、用、金“五位
一体”的农文旅基地(产业融合先导村镇)。
(五)邗江区公道镇农文旅+项目——整合现有周边“农家乐”
资源,优化升级、鱼菜共生、渔光互补等,配合北湖湿地公园的发展,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基地(产业融合先导村镇)。
(七)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凤凰岛农文旅——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开发与研发、拓展与丰富文旅项目内容(产业融合先导村镇)。
(八)广陵区沙头、李典“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
(九)江都区邵伯镇大运河文化+——以邵伯古镇为据点,调整发展思路,增强古镇的“烟火气”,同时整合江都抽水机站、南水北调源头、邵伯船闸以及大运河沿河文旅资源,打造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全国中学生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十)景区平山乡“扬州国医书院”中医药文化与康养基地——调整运营思路,改变酒店式服务思维的模式,优化升级补短板,重点打造成为高端医养融合、移居式康养基地。
(儒商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