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形式之一

标签:
教育文化科技 |
分类: 研学旅行 |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意义: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行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大自然的亲近感,锻炼与提升参与者的体智能,增加对集体生活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宗旨:研学旅行应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创新行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痛点:一些地区和机构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接待力严重不足、运营模式不规范、课程体系不系统、安全保障不保证以及“重旅行轻研学”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研学旅行活动的有效开展。
当前,随着我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深入,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