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培东老师“备课八思”

(2017-05-21 21:06:16)
标签:

杂谈

肖培东老师的“备课八思”启发我们在文本素读之时收获灵感:
(1)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点);
(2)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和主旨);
(3)文章为什么而写(写作动机和背景);
(4)怎样写出(语言和手法)
(5)最能体现语言特点、手法特点的关键段落在何处(教学聚焦);
(6)编者为何将它放在这个单元(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
(7)今年教读这篇文章最大意义是什么?(社会价值);
(8)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是什么?读不懂的是什么?(学情预判)。
语文教学设计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有章可循。这一条条规则的背后是我们教师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敏感,对文章写作的准确把握,最重要的,是眼里有学生——对学生学情的尊重。一切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也最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懂了?只有真正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肖老师也说:“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懂得学生的心思,真正关注学生的存在,才能有真正的好课。
肖老师的“教学五点”同样让人大饱耳福。
(1)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老实”,即学生要贴近语文教学的规律,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问题。那什么是语文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叙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俗来说,就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阅读文章的能力,学会写作的能力和学会说话的能力。
(2)扎扎实实教语文。扎扎实实就要求每一个语文老师对语言文字有很强的敏感度,在字里行间找到教学的“抓手”,展开教学。肖老师举了《孔乙己》中的一句话:“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通过对“内”“外”二字的品读分析揭示了文章的深刻意涵。这个抓手的确高明!
(3)真真切切。肖老师提出了三句话:“教真语文。真教语文。真教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初读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启发他们真正思考,在语文知识获得上发生改变。
(4)深深浅浅。语文教学的“深入浅出”,直指它的课堂氛围,应该是简单、有效而大气的。它需要我们贴着学生去教,不为求深而故意深层展开教学,掌握好自己的解读深度从而正确选择教学的度。
(5)灵动灵活。教师的课堂语言、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选择的主问题都应该是生动鲜活的,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而不应该是按部就班,杂糅混乱的。(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