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好友高殿民

(2016-11-16 22:35:02)

1111日光棍节。我正准备吃饭餐,夫人一脸凝重地对我说:“杨明,有个不好的消息告诉你,你先要有个思想准备。”

我心头一凛,手里的筷子掉落桌上,脑海里飘过无数吓人念头。

“高殿民走了。”

“什么?!怎么可能!”

我被吓着了,蹦了起来。

消息是从一个范围不大的朋友圈里传出的,我和高殿民、体育部主任许基仁都在里面。

“这是开玩笑吗?我绝对不信!”

两分钟后,许基仁发言:“家属目前还不知道,大家先不要转发。”

五雷轰顶!我感到心口一阵阵绞痛。看来,这是真的!

这、这也太突然了吧!生命怎么竟然如此脆弱!老天,你怎么这么无情!

我太惊悚了!因为,就是几天前,退休不久的他请刚退休的我和曲北林,在社附近的五花马餐馆里吃饭。老曲不沾酒,我和老高喝了三瓶啤酒,吃了羊排和面条,在小包间里聊兴大发,从中午11点一直聊到下午4点半。我们谈到体检,聊到健康,聊到体育部历史,聊到如何应对退休后的时光。情绪和身体都无恙的高主任怎么就这么突然、这么毫无征兆地走了? 

这个噩耗太让我震惊了!我是一万个不相信!也不愿相信!!!

高殿民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朋友。他是我认识的领导中最忠厚善良、人品高洁的一位。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的贵人。他比我年长两岁。1984年,我刚到体育部时,大家都叫他“”小高”。小高是我第一个师傅,从教我如何撕外电,贴剪报开始。我有时偷懒,新闻稿不裁边就贴上去。他默默地揭下来,裁好再贴上去。我不屑,第二天照样偷懒,他就再揭下贴上去。认真负责勤快,把所有小事干好,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我的第一次出差采访就是跟着高老师去的。那是1985年的南京国际田径锦标赛。他让我写了人生第一篇英文消息,他改后传回总社。我走出门,在院子里兴奋地跑了两圈,那是我记者生涯中值得纪念的一天。

大概是天意吧。就在他走前一个月,他从微信传我一张照片,就是那次报道我和他在南京大桥上的合影。他当时风华正茂,我则像个小屁孩。

http://s15/mw690/00225jpdzy76t9h5jki3e&690

我第一次报道亚运会和前两次报道奥运会,都是高主任带着我。我们两人搭帮,一起报道射击和田径。我从他那里学到如何采访和报道,更学到了新华社记者的优秀传统和拼命三郎精神。

时光荏苒,小高转眼变成老高,我也变成老杨。从1984年到2010年,我和高主任共事整整26年。虽然他很早就当了领导,但我对他的私下称呼一直就是“高Sir”;有时叫他“高主任”,他会很不自在,认为是在讽刺他。他也叫我“杨Sir”,或“老杨”。

真的,20多年中,我很少把他当领导,因为,他太没架子了,总是笑咪咪的,笑得那么随和亲切。我经常讲,高殿民这辈子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别人当领导需要学,他的领导才能是与生俱来,以他的性情和人品,敦厚和大度,品性和操守,想不当头儿都不可能,想不得到大家的爱戴都没可能。

20多年中,从来没有见到他为自己争过任何利益,没有见到他说过谁的坏话,没有见过他有一点私心,没见过他给任何人穿小鞋。他总是为体育部所有人着想,为大家的职称操心,为大家的出国和分房操心,为体育部发展操心。体育部里,永远是他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着一件20多年的西服。体育部人不多,50多人的工作或家庭中任何一点屁大的事都逃不出高Sir的“法眼”,他像福尔摩斯一样,洞察所有人的内心和情绪,及时化解着大家心中任何的不快和郁闷。他与人的沟通艺术绝了,他太善于谈心了,尤其是一对一。以前,我以为他只是对我好,后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沐浴过他的关心和关照。

就在我们最后一次聚餐中,他还提及到几件事:1999年,我在华盛顿分社长驻,社里评高级记者。我当时正生病,高主任亲自为我写的材料,把16篇社级好稿一一列上。他说他忙了几个晚上,评选会上,郭超人社长说:“还是高殿民会介绍”。那次,我以全社得票第一获得通过。“杨Sir,你最抠了,这么多年你居然一次也没请过我吃饭,”高笑着说。

他说的真是实话。我从来也没拍过他马屁,请他吃过饭。

有一次,我打球把腰伤了,床上动不了,我以为腰椎出问题了,急忙叫了120救护车去人民医院。我爱人给高主任打了电话。他满头大汗地赶到医院。大夫一诊断,啥事没有,只是筋膜炎。高主任臭损我一顿,我再一次许诺请他吃饭。

请吃饭的事一直拖到他离开体育部也没落实。他去伦敦分社前,体育部请他吃饭。一个朋友正好送我一箱铁棍山药,我灵机一动,转手送给高Sir

最后一次见面时,高Sir回忆起这件事:“那天我喝多了,他们扶我走时,我特地叮嘱说‘别忘了带上杨明给我的山药。’我当时想,杨Sir从来没送我什么东西,那个山药我可得收下。”

说到这,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我说:“高Sir,今天这饭是你请的,这小店,够抠的。下次,我一定请你!”

高主任笑着说:“说话算话啊,退休了都没吃过你一次饭。”

那天回来后,我和夫人说:“找时间咱们要请高殿民吃饭,把他夫人王娅也叫上。”

 

谁料想,那天的见面竟成了诀别!那个承诺竟枉然成空!

 

Sir,你怎么就这样不打招呼就走了?刚退休就这么匆忙地走了,或许上帝对高Sir有什么特殊安排吧?

Sir这一别,令我联想到我的哥哥。1978年,也是11月的一天,好端端地因心脏病突发猝死。每到哥哥的忌日,我都在家默默上香,摆上供果,遥寄哀思。如今,又一个大哥在11月的冬日离开了。

天意从来高难问。高Sir,你这一走,留下多少唏嘘与哀思!你这一走,令多少人心碎!好人呀好人!

想着你的微笑,想着你的好,想着你和我们共渡的那些岁月,想着你平凡而又卓越的一生…….

Sir,想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诚道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