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出绝望,先要给予希望
记者贾岩峰报道
张外龙走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多反思,虽然他的名字已经越来越少被阿尔滨的认提起,但是目前阿尔滨的困境却又让人不得不对他发出一声叹息。张外龙在离开大连之前并没有接受任何采访,本报记者也是好不容易才用了数天的时间通过韩国同行联系上了他,希望能够从他的口中听到一些最真实的想法,解铃还需系铃人,虽然他已经不能解铃了,但是起码他能够给这个球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最真实的解答,或许这对于阿尔滨及早走出逆境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值得反思的经验和教训。
张外龙:我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张外龙当初离开青岛,就是因为看中了这支北方球队长期投资足球的决心,既不急功近利,又非常有诚意:“当时我们签订的是三年的合约,第一年保级、第二年中游,第三年才冲击亚冠。所以我一切计划都是以三年为周期制定的,但是没想到第一年就遇到了麻烦。”按照张外龙的想法,阿尔滨原有的一批球员都是俱乐部希望他能够带好的,特别是一些年轻球员,俱乐部希望张外龙能够像调教青岛队员那样把他们调教成材,成为阿尔滨未来的中流砥柱。因此张外龙就从严对他们进行考核,认为很多球员虽然有天赋,但是训练却很不系统,改造工程非常浩大。但是同时俱乐部又要他完成保级任务,因此他把培养这批年轻球员跟通过引援进行保级分为两件事来进行,如果他培养的这批原有的年轻球员可以用的话就会补充到新组建的一线队中去,如果实力还达不到的话他就不会着急使用这些人,而是留着他们慢慢成熟起来以后再用。张外龙以为所有球员都明白这样的想法,但是他想错了,当他发现了队员们对他的训练内容和训练量越来越承受不了的时候,他最初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反而更加严格要求每个球员,这就为日后矛盾爆发埋下了隐患。记者采访过阿尔滨在中甲时的队长常琳,他这样说:“我们在西班牙的时候训练的非常刻苦,但是我们知道,不管怎么刻苦,最后我们都不是主力,甚至有没有跟主力公平竞争的机会都不知道,我们只是知道自己非常差,不管怎么练,教练都认为我们有太多的不足。”常琳作为一名曾经征战过中超的老队员,无论是从比赛经验还是心态上他都能够说服自己,冷静面对现实,但是有些年轻球员是不甘心的,他们认为自己跟随球队打了两年拿到了今天的荣誉,大家靠得是团结和不服输,不管多强的的对手都敢跟他们去拼一拼竞争一下,就算是输了也没有关系但是大家都要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每逢想到自己在西班牙的训练不过就是给将来把板凳坐穿打基础,斗志难免会被消磨掉一些。“我们在中甲的时候打得好,就是因为准备期练得好,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知道只要是在冬训的时候好好练,赛季开始后就看我们的表现了,谁状态好谁就能够成为将来的主力,但是到了中超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我们接受更强的内外援的挑战和竞争,只要他们比我们强,只要他们的到来能够给球队带来胜利,我们就心甘情愿地做配角,做替补,但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不用说,大家也都看到了。”常琳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他表示很多一路随着李明走过来的原有主力都有劲儿使不上。
“我知道我错在了哪里,因为我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在西班牙我带着一批原来的班底进行的训练,虽然我是全身心投入,对他们高标准严格要求,但是我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现在我明白了,站在他们的角度,我其实是一个入侵者,我不仅夺走了他们的主力位置,我主张引进的全部内外援也并没有获得大多数原来主力的认可。所以有球员向老板投诉我训练不科学,希望总经理来进入教练组参与训练和管理工作时我就明白了。”张外龙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自己跟阿尔滨的缘分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他在情感上已经挫伤了一批球员的自尊心,球员们在内心深处更依赖陪伴了他们两年的总经理李明,所以他对于未来控制好这支球队早就失去了信心,很多人都觉得是李明越权,但事实上是他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个原本应该由他来掌控的权力。张外龙并非不在意队员,不想跟每个队员沟通,只是他沟通的方式仅仅限于战术层面,对于人的内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欲望平衡关注不足,而第一步没有走好,就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斯塔诺:战术和感情要两手抓
张外龙之所以感觉第一步就走错了,是在他看了富力的阵型打法以及人员构成后总结出来的,但是那个时候再想要改变已经来不及了。富力的法里亚斯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个人能力和三个好用的外援以外,就是他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原有富力球队人员的稳定,首发阵容中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球员还是原来的主力,这样球员之间的配合,球员的心态就不会有太大的起伏,而阿尔滨首发的11人当中,则是有70%都由引进的内外援组成,原来的主力框架几乎都拆得散掉了,原来的绝对主力常琳、赵和靖、胡兆军、周通等人,也就周通首发位置相对固定一些,其余的都是轮流上场,而且位置还经常调整,因为他们只是给新来的内外援做配角,配合得不好还经常受到球迷的质疑。有一位不愿意让记者写出姓名的阿尔滨队员说:“升入中超后我们的确很高兴,毕竟人都想往高处走,老板投资也是希望早日有好的回报。但是真的升入中超后,我们这批球员的日子可比以前难过多了,住的还是原来的房间、吃的还是相同的饭菜,坐的都是一样的大巴、去的还是同一个场地训练。收入上是有一些增加,但是底薪增加了,我们打不上比赛了,甚至连竞争的机会都失去了,我们真觉得自己好像不再属于这个群体了,有时候感到特别失落,只能大家一起诉诉苦,回忆起我们以前在中甲时大家场上相互鼓励敦促和提醒的场面,现在这些新来的大牌儿,我们也贴不上去,有时候看他们犯错也真着急,但是又特别羡慕,不管怎么犯错,都是能够得到出场的机会。”
李明在重返教练组以后注意到了部分球员的失落情绪,因此在张外龙还没有辞职之前,他恩威并施,用自己这两年来积累下的威严和感情去呵斥队员打起精神来,而斯塔诺耶维奇上任后,他跟斯塔诺耶维奇交待了这段背景,希望他能够关注背景不同球员的感受,作为总经理不会干预主教练用人,只是希望他不管用谁,都不要让任何一个人感到他们不被这个团队所需要,或者永远都没有机会。记者通过对这几天阿尔滨训练情况的了解也听说了斯塔诺耶维奇首先是把一些游离于大名单外好久的原有主力都调动起来,让他们轮番跟这些场打比赛较多的球员进行配对,同时要求球员在场上踢球的时候必须彼此呼应,不能踢“哑巴足球”。同时他还安排一些趣味性游戏,让球员们在说说笑笑中放下彼此的拘谨,进一步彼此接纳和包容。但是说到根本,还是要把各方的利益都摆平,尤其是要吸取张外龙的教训,张外龙对待外援比较宽容,对待中国球员则比较苛刻,而斯塔诺耶维奇上任后先拿不够守战术纪律或者表现不好的大牌儿开刀,这一下子就打动了不少原来已经心灰意冷的球员的心,让他们感到主教练的公正公平,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竞争,这样队伍的氛围就好了很多。如果斯坦诺耶维奇能够把内援、外援和固有球员三方的利益和目标牢牢拧在一起,掌握他们每个人的心态和心结,打消他们所有的顾虑,让他们觉得彼此需要必须要团结在一起,那么即便他不能够马上改变技战术,阿尔滨的成绩也一定会有起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