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必要夸大 “先涨价后打折”现象

(2016-11-10 14:41:24)
标签:

杂谈


西越

今年“双11”可以放心地买买买吗?近期,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商务部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今年“双11”进行全方位规范,虚假折扣、假冒伪劣、快递爆仓等乱象有望减少。明令禁止,要求不得先涨价再打折

确实,回顾历年“双11”可以发现,在销售额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货迟缓、退换货难等问题也会集中显现。尤其是,“先涨价后打折”,成为消费者反映的焦点问题。

一个便宜三个爱,好东西打折谁不喜欢呢。打折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不在打折本身有什么问题,价格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事。但是,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先涨价再打折,跟消费者玩虚的,这是商家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先涨价后打折”把戏,绝不是电商的发明,最早是线下实体店的“发明”,而且已经盛行多年,只是随着电商的发展而“上线”。

当然,过去“先涨价后打折”之所以盛行,一方面是商家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导致“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消费者被欺骗。另一方面,则是监管部门对商家以及电商平台“先涨价后打 折”的惩罚偏轻,违法成本过低。

根据《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先涨价后打折”是一种违法行为,对其进行严肃惩处师出有名、于法有据。提醒、约谈、罚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效果有限,法律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最有效的“护身符”。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双11”已经是一个消费狂欢节,经过电商平台七年的努力,这个节日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商家就是赶在这个节日将销量做起来,很多消费者赶在这个节日低价入货,这是一个买卖双方互利互惠的节日。

不能否认,确有很多商家是真诚地做促销,是实实在在地打拆,只为图个薄利多销,并无“先涨价后打折”一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双11”并不是时时都有的,一年就这么一次,不抓住机会多卖东西,玩欺骗消费者的事,到头来一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首先,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民网购了,很多人购物都会有一定的选择,会比较专门地喜欢某些品牌,某些商铺,会收藏自己喜欢的品牌的店铺,长期关注店铺的商品和价格变动,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模式。店铺想玩“先涨价后打折”,并不容易,随时会在后台上收到消费者监督和提醒。

另一方面,平台型电商常年积累的大数据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在历史大数据面前,任何活动期间价格的异动都会触发监管红线,“先涨后降”已经不可能。

七年的“双11”已经让平台、商家和消费者日益成熟理性,消费者的话语权已经相当大,掌握着对商家的信用评价权,可以影响商家的信用等级,可以说是捏着商家的七寸。一旦因“先涨价后降价”受欺骗,消费者完全可以立即给“差评”,这是商家不能承受之痛。除非是做一单走人,哪个商家敢拿自己的信誉去冒险?

我认为,线上电商之较线下的商店,其诚信度要高出一大截,虽说“无奸不商”,但是在制度约束之下,出于成本考虑,商家就是不敢轻易耍奸滑,此之谓非不为也,实不能为也。

我们在用极少数的“先涨价后降价”的案例来怀疑平台、商家的诚信,显然还停留在旧时代,忘记了一个诚信时代的到来,诚信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尤其是商业行为。

真正走长线,看长远利益的商家、平台,不会只看眼前利益,欺骗消费者,互联网的一个要命之处,是极大地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在这样一个越来越透明的时代,还指望靠蒙靠骗过日子,无异于自绝于时代,聪明的商家、平台不会像我们想的那么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