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拥堵的一币两面
(2013-08-31 13:42:52)权力拥堵的一币两面
廖保平
《新京报》日前报道说,最堵月即将到来,北京《2013年9月缓解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实施。《方案》提出,9月有9个重点拥堵日,这几天各企事业单位可实施弹性工作时间。2010年中秋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晚高峰拥堵指数就达9.0,全市交通几乎瘫痪。
细看报道,9个重点拥堵日,除新学年开学、教师节和一个不限行工作日外,另6个拥堵日分别为中秋节前3日,国庆节前3日。
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集中出行,同一时间竞争性地使用交通工具,以致道路交通不堪重负。国庆节放长假,很多游客涌进北京,造成拥堵可以理解。
可是中秋节为什么会让北京交通几乎瘫痪?答案很简单,一是因为2010年中秋节接近学校开学时间段内;二是,各地进京送礼送月饼。第二个原因貌似牵强,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中秋节前北京堵车很严重,都是送月饼的。什么时候中秋节前北京不堵车了,我们的政府可能就好多了。”可见,北京中秋节因送礼造成拥堵由来已久。如果再久一点,就是一种文化习俗。
今年中秋节是9月19日,错开了开学高峰,且中央此前出台了“八项规定”,估计今年北京中秋节的拥堵情况要较往年好一些,但不等于不拥堵,因为一年一度的“表示”、“汇报”恐怕一时难以省略。北京出台实施“治堵方案”,可谓久病成医,其对拥堵情况早已做到“心中有数”。
一个偌大的城市发生交通拥堵,部分是因为送礼,真是世界奇观。“中秋之堵”,表面上看,是城市之堵,实际上是权力之堵,即,通往权力之路太拥挤,太多的人在这条路上扎堆前进。一定程度上,城市的拥堵是权力拥堵的结果,也是权力拥堵的真实写照。这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方面,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口依附于权力,让“权力城市”无节制地摊大饼,负载过重,形成长期交通拥堵;另一方面,特定时期的权力回馈、孝敬行为,造成城市超负荷的交通拥堵,成为难解之疾。
从这个角度看,治堵某种意义上更需治权。倘若权力不具备巨大的吸附资源的能力,城市不致变得如此庞大拥挤;倘若不“跑部”也能“钱进”,不“跑项目”也能得“项目”,城市至少不会因为送礼送出大拥堵。可是,看看年年创新高的“国考”报名人数,多么拥挤的景象;通过“国考”上了车,要想有个好座位,还得用尽办法往前挤;各地要项目要规划要政策,拼命往京城挤,把有关部门或门庭的门槛都踩平……当权力通赢,人人挤上这条路,然后又外化为种种拥堵的社会现象,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并非大家都喜欢拥堵,拥堵于身于心都是一种负累。多数时候是制度累人,为了减少这种拥堵之累,我们可不可以改变一下游戏规则,让资源分配,从地理空间到权力空间都均衡一点,公平一点,条条大路通罗马,让人轻松一点点?
前一篇:由“热死人”与“饿死熊”想到的
后一篇:“读书有没有用”这笔账究竟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