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罗滕堡的稿子发了,5月23日,343期的《上海壹周》,开心,过来贴一把^_^
http://photos-b.ll.facebook.com/photos-ll-sf2p/v132/63/88/704388627/n704388627_263761_7898.jpg
*************************
闲适小镇,罗滕堡
文
by 帽子兔兔 图 by 李贝尔
德国南部,倘若要说一处令人怀念的所在,我会想到罗滕堡。这无关风情景致,只因小镇本身就代表了悠远——塔楼、石板路、尖顶砖屋,镂花店牌粘着午后懒洋洋的光。城墙围起这片宁静的桃花源,七百多年如弹指一瞬,它容颜依旧,沧桑里透露出淡淡的从容。
罗滕堡之行,源于一段先入为主。彼处是同事M的故乡,每逢提到都要自卖自夸,说它精致,说它优美,说它是“浪漫之路”上的别具一格,说它是鸽子河畔的罗滕堡。呃,鸽子……眼前跳出一幅图景——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数百只肥鸟在岸堤上左右摇摆……就这么动了去意。坐区间火车慢行,三小时,倒车两次,半梦半醒中忽闻报站声,硬梆梆,夹着浓重的巴伐利亚鼻音。抬头看站牌,才发现学艺不精,把Rothenburg ob der Tauber(陶伯河畔罗滕堡)听成了Rothenburg ob der Tauben(鸽子河畔罗滕堡)。果然,步行5分钟,连鸽屎都未见,径直来到巨大砖红色城墙前。
空地上熙熙攘攘,聚集了几支小型观光团。日本游客戴一色白帽,尾随三角旗浩浩荡荡进村。入口迎来德国大妈,泡泡袖、格子围兜、呢绒长裙,向我递上精美的导游手册,还不忘加一句,ko ni ji wa,不不,我连忙摇头,阿拉是上海宁。事后得知,罗滕堡乃东洋鬼子欧洲游的必访之处,许多人不惜花重金买下石胚,上书某某桑爱你一万年,为城墙的修葺添砖加瓦。这调调似曾相识,《东京爱情故事》里,莉香来到心上人的故乡,在木桩上画一支丘比特箭,填上彼此的名字,如今爱媛换作罗滕堡,铭刻天长地久的恋文,在时光静止的古镇,浪漫玩味的更加炉火纯青。沿着木梯,逐级走上回廊,眼光为那些缠绵的句子停留。不谙日文,无法完全读懂,只能从相似的字形上揣摩其温婉的含义——爱慕与怀念、约定与离别——“曾几何时,与你携手同游,一直记得,很美”,冰凉的石块上拂过微风,木叶沙沙,心里升腾起莫名的感动。
独自倘徉,菩提树的手攀过高墙,游移在粗糙的白桦木扶栏上。回廊依城墙而建,漫步其间,蜿蜒曲折,似乎没有尽头。草厚花菲,长天里飘过细碎的莺歌。是谁偷走时间,让我孤单踯躅在百年前的古道上。楼板吱呀作响,哼着不和谐的调,石块刻着捐赠者的名字,从身旁匆匆擦过。寂静中,一切恍如隔世,终于,甬道嘎然而止,延续成一台露天高地。我步入雨中,眼底沃野千里,陶伯河谷丰饶招展,肆意饱览着美景,任凭春衫湿透。
决定拜访两间博物馆,为避雨,也为捕捉小镇的人文气氛。第一家建在地下室,巨大圣诞树上烛火摇曳,同其他玲珑剔透的摆设一起,为游客指引通向梦幻世界的道路。圣诞集市博物馆,顾名思义,罗列着每年12月出现在德国各大圣诞集市上的商品——妖精烛台,蘑菇小屋,金光闪闪的水晶球上画着狗拉雪撬的图案……温馨别致,让人忍不住拿到手中把玩。错过了冬季的血拼,在这里补补干瘾,5欧拿下一只釉彩挂球,绘着罗滕堡市政厅的模样,“中国也过圣诞节吗,”付款的时候店员问我,“也许只在上海”,想为故乡的小资情节做做宣传,无奈单词量不够,只好改口道,“上海比较时尚”,大妈乐了,夸我德文不错,我也乐了,是啊是啊,差点还把这儿当成了鸽子湖呢。
雨势渐小,前往中世纪刑事博物馆的途中,饥肠辘辘,橱窗里时不时出现Schneeball(雪球)的字样,似乎是小镇的特色糕点,样子和同名的花朵相似,松脆的巧克力一层层垒成圆形,洒上白糖,浇以不同口味的奶油,选了两个,椰奶和榛子,抓在手里细嚼慢咽,如握新娘捧花。口感并无特别之处,然而造型独特,权当饱餐秀色。穿过镇中心的集市广场,一手绽开一朵花,引来注目礼无数。小男孩吮着手指,直直凝视我,眼神和他的金发一样温柔,还没来得及陶醉在孤芳自赏里,人家老爹已赶过来问,这玩意哪买的?
17世纪中叶,波及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终于烧到了罗滕堡城墙下,清教徒负隅顽抗,无奈众寡悬殊,老城失守。天主教军团长驱直入,意欲焚城——焦土政策在教派斗争中不算什么创新,烧杀戮掠对人家老婆出手也属司空见惯,故事要就这么完了,罗滕堡也成了白地,在最脍炙人口的版本里,当时的罗滕堡镇长接受了一项敌军将领的挑战,不是扳手腕,那太匹夫之勇,不是刺长矛,高雅有余豪气不足,比试的内容极富地方特色——拼酒。在一口气喝光海量酒精之后,镇长保住了自己和全村人的性命,有没有一头栽倒不知道,估计够呛。另一种版本就经济学角度而言更为可信,说是镇长给敌军将领塞了红包,后者见钱眼开,放罗滕堡一条生路。无论哪个版本,镇长都是为民造福的好官,他豪饮的模样被刻成栩栩如生的木雕,每天11点从钟楼里旋转而出,供大家瞻仰,我挤在一群好事者中,看不真切,凑凑热闹而已。
幸存归幸存,对异教徒的迫害才刚刚开始,拷问的时候,用挑衅而香艳的口吻问道,要不要试试铁处女的怀抱,囚徒领略过她的手段,吓白了脸,被送到一具女子身形的铁箱里,机关设在门后,几百根铁针扎向全身,苦不堪言却求死不能,给这样的美人抱上几回,死人都能开口说话。这还不算登峰造极,什么热汤灌顶,穿着烧红的铁靴跳舞……中世纪刑事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用来对付不安份子的各色刑具,五花八门,大部分惨绝人鬟,少数几样倒颇有意思——八卦过了头,戴上特殊面具游街,五官狰狞,舌头伸出老长,名副其实的“长舌妇”。喝酒闹事,身上挂一大酒桶,绕城裸奔一圈,顺便带些鸡蛋白菜回家……相比之下,强奸犯反倒可以堂堂正正的决斗,文献到此为止,留给我很多疑团——万一登徒子武功盖世,结果了女孩她爹,事情要怎么收场?百思不得其解。无论如何,罗滕堡靠这套高压政策,几百年安然无事,竟到了盗窃乱贼不作,天下大同的境界。当地人夜不闭户,甚至把家中多余的水果蔬菜放在门前的藤条篮子里,方便路人享用。昔日的武陵人,桃源一日游的时候,人家“设酒杀鸡作食”,可见民风质朴,中德两国皆有佳话,罗滕堡与桃花源的相似,是我喜爱它的又一个理由。
名副其实的小镇,用双腿丈量,不出3小时便可逛完,然而我沿着卵石小道,游离于镶金啄银的各色店牌下,大半个下午眷恋不去。为了好奇,去圣雅各布教堂朝圣盛有基督宝血的玻璃球,为了童心,去玩具博物馆逮住泰迪熊合影……穿梭于弧形城门的长影里,心情化作更漏里的一颗沙,时间已无法使它飘移。
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童话里,纺锤扎破了公主的手,全镇居民连同猫狗飞鸟,在她沉睡的刹那陷入永恒的静默,喝咖啡的时候,垂在门廊前的常春藤随风飘摇,或许像童话中一样,它们也曾爬满公主床头——罗滕堡最终未能邂逅她的王子,城墙之后,魔咒依旧嚣张。无人救赎,时间停止,大伙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咦,童话原来可以这么结局。
*************************
流水帐部分请见:http://www.ladypabbit.com/deutschland/bavaria/deu_rothenbur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