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boston自由之路新英格兰 |
分类: 游山玩水 |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76/3029821911_9dd4ca1b00_o.jpg
なくした梦は(逝去的,梦的颜色)
碧い海の色 (如大海,深邃碧蓝)
玉置的吉他声,如海平面上的白浪花,随着这两句话铺展开来,我想起在Boston的2天,那些吉光片羽的映象碎片——高楼、车水、百年老船停泊海上,Boston
Common遍地秋色……自然景观固然让人怀念,可是隔着巨大南瓜阵,一直默默凝望我的女孩,眼珠碧蓝,比任何一张钢铁森林更美丽。
どんなに悲しいことも (不管多么伤心的事)
わたしに伝えて(都可以向我倾诉)
あなたの瞳のエリス みつめかえして (凝视着你那瞳孔中的Alice)
Boston尽管钢筋铁骨,比起纽约却有一种收敛的雍容。我们的起点是市中心的绿地Boston Common,早晨清冷,在星巴克吃了一块巧克力慕司之后,我右手一杯卡布基诺,左手一杆相机,穿过一片绿荫,开始我们的boston之行。选择Boston Common一是因为附近有停车场,二是因为LP推荐我们看这里看落叶,其实树叶还没有红尽,只在林间挑染了几簇。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48/3032118248_3f11e13b40_o.jpg
见到久违的松鼠——慕尼黑的家有个小花园,可是自从06年之后,松鼠已很少光顾。猴子把黑面包偷偷放在门口,来了一只,机敏的观察,拿了便走——这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一直喜欢松鼠,在Boston Common看到许多只,草地、树干、长椅皆为他所用,一点不怕生。:D 大叔打扮成18世纪的模样,他是自由之路观光线(Freedom Trail)的导游,这条线路从Boston Common开始,一路延伸到城市北部的宪法号战舰,涵盖了250年美国历史,16处历史景点。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53/3032115996_d55c5982e1_o.jpg
很多人在这里晨练,以前住在英国花园附近的学生宿舍,这样的秋色触手可及,却因为懒,因为宅,终日家里蹲。红衣女子踏着秋色慢跑,我躲在草坪后偷拍。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02/3031279981_0bc1026ec8_o.jpg
我爱松鼠,更爱大狗,本来想拍树叶,不料一对双胞胎硬要抢镜头,好吧,给我摆个pose :P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12/3031279381_06ae2b6c02_o.jpg
这肯定不是Boston Common最后的一片落叶,风吹过的时候,整个花园里黄叶飞扬。我们赶上新英格兰最美的时刻,如徐志摩诗中所写,“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因为麻省的发音“麻瑟诸塞”和“满山秋色”相近,徐志摩的满山秋色一语双关。我终于来到作家眷恋的世界,在黄叶纷飞的时刻。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20/3029884341_82504da768_o.jpg
对美国历史我兴趣缺失,导游激动的讲述着波士顿倾茶、列克星敦枪声,两个牛人怎么从北老教堂的钟楼上点燃了蜡烛灯,以便提醒独丽运动勇士——英国佬从海面上杀过来了,数量不少,大家能扯乎的就扯乎了吧——可惜300历史说来说去还是300年,不可能加个0。欧洲多好,随便拖个小镇都有千年的料。Park
street
church(下中)如今长眠着几位独立宣言的签署人,这种乔治亚风格的尖顶在欧洲并不多见。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70/3031278727_63dc5c471a_o.jpg
跟着导游走到一半,我就忍不住同组织拜拜了,历史景点要看,可是不血拼,没好吃的,2小时赶路听故事实在不是我的茶。主意已定,两人立刻杀到Faneuil
Hall附近的Marketplace,30分钟后,一条皮带、一副手套、一件毛衣出来,正逢周六人山人海,随处可见RedSox和龙虾纪念品。前者是球队,后者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海鲜老大。所以当我们游荡到水族馆对面的Legal
seafood餐馆的时候,我想,好的,午饭就它了,波士顿龙虾。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83/3032117254_57de09e1e5_o.jpg
Legal Seafood直译是“合法海鲜”,它们的宗旨是,if it isnt fresh, it is not
legal!(不新鲜就不是合法的)。拿到菜单,才发现我的最爱小龙虾海鲜面也在其中,还有干贝汤(Clam
chowder),身边操着加拿大法国音的一家三口正在对付龙虾,看到所用的餐具,我烦了,最终还是选了海鲜面。啊啊啊!太好吃了!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38/3031825497_ca09f6a089_o.jpg
万圣节近在咫尺,广场上张罗了许多南瓜,给孩子们涂鸦。我也想涂鸦,戴上帽子似乎也能装嫩一把,在这里我遭遇到爱丽丝的碧蓝眼珠,拍南瓜的时候,她一直看着我,大眼睛眨巴眨巴。另外一个橙色毛衣的小女孩则喜欢和大白马交谈,波士顿和纽约一样,许多赶车人,马车游城大约在40刀左右,比欧洲便宜,马也更漂亮。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23/3031806627_b64ac9f262_o.jpg
阴天的波士顿是沉闷内敛的,同样是黑色的楼群,波士顿比纽约多了一种肃杀之感。非常冷,披上外套,戴上帽子依然罩不住冬天的感觉。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15/3032119614_24a966e160_o.jpg
街边的老人举个牌子,how
are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61/3032117410_19b3a37496_o.jpg
红砖墙就像波士顿的特色,在Paul
Revere之家附近,鳞次栉比的红砖墙阻隔着时间,让我回到1775年4月18日的夜晚:Paul
Revere是个银匠,这厮半夜跳上大马,去给驻扎在列克星敦的Samuel
Adams报告英军的动向。在此之前,他就做好部署,让两名弟兄跑到北教堂的钟楼上点灯,一盏灯表示英军从陆上进发,两盏则表示走海路。事情的发展还挺戏剧性的,既然独丽之子能看到灯,英国人自然也能看到,于是两名弟兄中的一个为了逃脱干系,从教堂后窗上跳了出去——3层楼啊,这纵身一跃需要多少爱国情操……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69/3032115840_a7c0d14dc3_o.jpg
自由之路的终点是城市北端的“宪法号”,船很老,1797年为了纪念美国宪法的诞生而建造的,入内参观,听美女导游讲述当年的故事——比如因为每层高度低,只挑选身材矮小的船员,水质差,一瓢里有整个生态系统。船身用一种只在新英格兰产的木料,特别结实,英军火炮攻打的时候竟然没射穿——英国人抓狂了。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47/3031277929_1a6277a2ab_o.jpg
美国人很爱国,星条旗招展街头,德国人自从二战之后就不敢明目张胆的爱国,直到前次主办世界杯,才扬眉吐气,把国旗挂到车上。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20/3031277635_672978c1a3_o.jpg
结束了自由之路,发觉宪法号附近根本没有车站,寒风里我涩涩发抖,两人终于等到一部差头,跳进去的时候我已是萝卜脸兔子。波士顿的出租车和纽约价格相仿,开回市中心10刀左右,并不贵。傍晚华灯初上,能看到反光镜里暗沉的夜色,回到最初的地点Boston Common,松鼠还在林间嬉戏,小鬼头想要抓住它们,啊,溜走了!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84/3030657410_be8a5bc073_o.jpg
还有带着古怪帽子的我,有点杨二老师的风格?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88/3034782478_cd501c7d78_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