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1-09-29 11:57:46)
标签:

课堂

教学

实录

教育

分类: 优秀教案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特征,会分析、能讲述列式的理由,能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2.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策略。

教学重点:分析题意,讲述列式的理由。

教学难点:明白为什么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6厘米8厘米的纸条,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剪刀,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学数学吗?

生:喜欢

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1:数学非常有趣。

2:数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师:学好数学知识特别重要,他能帮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师:下周就是六一儿童节了,为了美化教室,我们班买了两根彩带。出示: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每段最长是几米呢?每人手中都有两根纸条,就代表这两根彩带,试一试,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想法展示一下。

1:我是用剪一剪的办法,每段最长是2米,第一根彩带剪成3段,第二根彩带剪成4段。正好没剩余。

师:这位同学用的是剪一剪的办法。(板书:剪)

2:我是用画的办法,每2米涂一个颜色,正好涂完。(师板书:画)

3:我是折的。每2米折一段,6米的折了3段,8米的折了4段,正好分完。(师板书:折)

4:我是算的,先求68的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2,所以每段最长是2米。(师板书:算)

5:我想68的公因数都有谁,6的因数有12368的因数有1248,它们的公因数是12,最大的是2,所以每段最长是2米。(师板书:想)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同学们办法可真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要解决每段最长是几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生:68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怎么知道是求6米和8米的最大公因数?

生:我想每一段的长度应是6的因数,也应是8的因数,那么就应是它们的公因数。要求最长,那就是求最大公因数。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来,我们结合示意图理解。(出示课件)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每段的长度和这根彩带长度的关系吗?

生:2×36        2×48

师:26的一个因数,2也是8的一个因数,那么2就是68的公因数,也就是说每段的长度是6米和8米的公因数,要求每段最长,那就是求68的最大公因数。

师: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再加上我们的推理分析(板书:推),就明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已有的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板书:已有知识)这样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二:尝试应用

师:大家想不想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

师:每人手中都有一个长方形纸片,就代表这张彩纸,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小组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小组2:汇报各种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的什么?

生:159的最大公因数。

师:能说说理由吗?

:汇报。

师:我们还是结合示意图理解一下。(出示课件)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与彩纸的长和宽的关系吗?

生:3×39  3×515

:从算式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既是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那么就是长和宽的公因数,要求边长最长,那就是求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还想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1为迎接六·一,学校组织了男生48人,女生36人的合唱队,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先默读题目,然后独立分析,做在练习本上。(指生板演)

师:你能不能给同学们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做?

生讲解订正。

(出示)2学校有一块长90米,宽60米的劳动基地,要把它划分成几块正方形的小地(面积相等而且没有剩余,且边长是整米数),每块地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要求同上。

师:回故一下,刚才所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的问题。

师: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1:问题都是求最大、最多、最长是多少,都有最字。

2: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分成相等的,没有剩余。

3:都是告诉几个同类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课件演示)从条件上看,都是告诉了几个同类量,问题都是求最大、最多、最长是多少,要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生:求这几个同类量的最大公因数。

四、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能不能灵活应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呢。

(出示)1、为了奖励六一节表现优秀的同学,王老师买了29本日记本,19本作文本,平均分给这些同学,结果日记本多了2本,作文本多了1本,每人分得的奖品同样多,表现优秀的最多有几位同学?

师:试一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生板演)

集体订正,生讲解解答过程。

(出示)2、为了排练舞蹈,王老师买了三根木棒(如图), 要截成尽可能长而又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多少段?

  16dm

 

  20dm

 

48dm

     

师:自己默读题目,遇到问题小组讨论一下。(指生板演)

集体订正,生讲解解答过程。

师:求出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

生:是截成的每段小棒的长度。

师:求出的商呢?

生:是每根小棒截成的段数。

师:这是求的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我学会了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

2:我知道了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这类题目的特征。

3:。。。。。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已有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后教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能灵活利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同学一看到求最大、最多、最长是多少,便不假思索,直接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至于为什么是求最大公因数,有的同学不理解,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大了以下几点:

1、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六一节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积极、欢愉的氛围中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让他们利用已有的材料,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动手操作中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并结合课件演示明确为什么是求最大公因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再通过后面的尝试应用,练一练,灵活应用等环节进一步明确思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2、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尝试应用环节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广阔平台,我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出各种求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的方法,从中再次体验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还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主动的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模仿,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

3、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研究时间,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达到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变得有厚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