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最核心的问题是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把教真正转变为学,通过学生学得好来体现教的好,我们提倡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通过教,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实现自我成长的根本途径,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通过教,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通过教,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按照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不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在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兴趣不浓,精神流失率高;思维含量低,主要是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目标达成率低。要通过教学工作的改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由关注有用到关注有趣。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都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将学科魅力呈现出来,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真正发生,为了考试的被动学习就会感觉很枯燥乏味。一些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致使课堂精神流失率很高,甚至睡觉,学习效率低下。我们提倡刻苦学习,但不能把学习变成痛苦的事情,学习本身就是学习成长的内在需求。外界压力和外在评价都不可能产生真正有动力,也不可能有兴趣。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有趣,
把有用的变成有趣的,需要教师不但有教学技术,还要有教学艺术,教学要与实际想结合,脱离现实,都会让这个学科失去应有的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教学呈现学科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
二是由关注碎片到关注结构。现在教学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碎片化,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知识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碎片化的学习不可能形成核心素养。碎片化知识相当于建筑材料,要把这些材料通过一定的方式建构成一个建筑物,才能具备功能。知识不结构化根本就不具备运用的功能,就好像建筑材料不具备建筑物的功能一样。学习必须实现两次重要的飞跃,第一次是知识由碎片化向结构化转变,这是就掌握知识本身来说的,是一种知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第二次是由掌握知识向运用知识转变,这是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整体性,突出结构性,不能死盯知识点,让学生形成能力。
三是由关注记忆到关注思维。没有思维的记忆就是机械记忆,有些内容需要机械记忆,但绝大多数的内容需要理解记忆,理解记忆就是掌握逻辑规律,有逻辑的思维才是有质量的思维。在我们高中学科中,主要有五种逻辑,即现实逻辑,理论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形式逻辑。这些逻辑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基础,要通过本学科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什么都死记硬背,有逻辑的记忆才是一种高级的记忆方式,才能使记忆结构化,才能真正弄懂学透。
四是由关注传授到关注感悟。我们要真正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每一类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教师传授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第一类是事实性知识,这一类知识需要记住,教师可以采取讲授的方法;第二类知识是方法性知识,这一类知识需要不断思考和运用,比如学习作文方法等等;第三类知识是价值性知识,这一类知识是需要学生内心感悟和体认的,不光是依靠记忆的。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科都能够按照这样的方法,把知识分成类,然后根据不同知识类别指导学生学习,教学效果一定有一个新的提升。
五是由关注输入到关注输出。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规律就是输出牵动输入,我们平时的教学基本是大量的输入,新课改讲究分享与探究的主题式学习,让学生深度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表达来促进学生不断摄取知识。因此我们要把加大学生输出力度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千万不能搞满堂灌和一言堂,要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新教材提出的学习任务,如果不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也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会形成。
我们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知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结合一起就是教育规律。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行动策略,按照规律搞教学,教学水平就一定会有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