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任永生
任永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10
  • 关注人气:2,7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

(2013-12-07 07:3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对立统一

    教育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现在的教育离开了自己的本真,不能真正解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不能解决学生与教师同步发展的问题,不能解决素质与成绩同步提高的问题,一句话,不能真正解决学生成人和教师成长的问题,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改革也一直成为人们的共同困惑,许多教育工作者,往是面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与机制,悲观失望,望洋兴叹,一筹莫展,消极等待。认为国家的教育体制与机制不该,基层的教育改革就会无所适从,无从做起,无所事事,无所作为。高层决策者们对现行的教育又是心急如焚,艰辛探索,寻求良策,稳中求进。

   改革的现实是,高层设计必须在求得公平与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或者换句话说,面前考试制度不可能有大的突破,那么,我们基层的改革是不是就无所作为呢?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搞清楚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明确我们的责任,明确改革目标,寻找改革空间,利用改革条件,真正推进基层创新。

    观点一:双轮驱动,推进改革。教育改革从大的方面说,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人才选拔模式的改革,解决的是如何选拔人才,或者说是解决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体制与机制的问题。这主要是国家和省政府层面的改革,我们称其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解决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或者说解决的是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基层教育局和学校以及教师的事情,我们称之为基层创新。顶层设计为基层创新提供方向和保证,基层创新为顶层设计提供实现途径与方法,因此,教育改革需要双轮驱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观点二: 顶层设计,提供方向。现在的中搞考制度只追求公平,而没有真正达到科学,基本上还是采取一张卷定终身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虽然是民众认可的公平的方法,但从选拔人才的角度上说是不科学的。我们需要的真正人才是有知识,有能力,有优秀品质,有健全人格的人,但现在的考试制度能选拔出这样的人才吗?当然不能。如何改革中国的考试制度,这是顶层设计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为考试制度不改变,也就是考什么和怎么考不改变,那么学什么和怎么说就不会真正改变,教育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国家也不可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因此说要想真正培养出人才,就必须依靠培养目标和考试制度的真正变革。

    观点三:基层创新,促进变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人真正成为人。那么,在国家考试没有大的改革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考什么和怎么考没有大的变革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素质,有优秀品质,有健全人格的人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全国有许多基层改革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我们知道什么最有用,就一定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即便考试不考,我们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去搞教育,也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费很大的气力,比如,现在的考试制度无法考量学生的品质和人格,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培养目标,这就比那些专门瞄着考试,提高学生分数的教育要多做许多工作,把考的东西通过另外的方式学会,同时也学会不考但终生有用的东西。

   观点四:课堂突破,实现突围。基层创新要想全方位的推进,当然要依靠国家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但在体制与机制没有大的变革的提前下,只要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心里真正想着学生的发展,知道教育培养的目标,掌握教育规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就一定能够促进教育的真正变化。那么,基层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教育改革的深水区究竟在哪里?当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核心地带,课堂不变教育就永远也不会变,人才就不可能培养出来。课堂改革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变知识为本为成长为本,变师为本为生为本,变教为本为学为本,真正把课堂由学习知识变成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

   观点五:及时肯定,不断推进。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国家早就提出了要求,比如在新课改中提出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在培养目标当中提出了三维目标。这些都是宏观的框架要求,落实需要大量的基层实践,顶层设计不可能规定出具体的实现模式,但基层却探索出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有效模式,这就需要顶层设计者不断关注基层创新,不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不断肯定基层的改革与实践,应该说教育最核心的是课堂,顶层设计是在教育整个大系统中从外到里的改革,而基层是从最核心的课堂从里往外改革,这两种改革必须遥相呼应才能不断推进。

     总之,教育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但也必须依靠基层创新,顶层设计为基层创新提供方向和保证,基层创新为顶层设计提供丰富的依据,顶层设计依靠基层创新实现。顶层设计来自基层创新,要不断为基层创新助力助推。在顶层设计滞后于基层实践的前提下,只要教育工作者敢担当,敢改革,懂规律,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中国教育的整体变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