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知识本位课堂的思考

(2012-01-29 21:46:4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一直坚持以师为本和以教为本,一直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所以就自然形成了知识本位的课堂。

    知识本位的课堂的有特点,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特点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是造成学生学习能力难以形成,教师的灌输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只是锻炼了学生被动接受的能力。二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过分的依赖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强弱和传授艺知识艺术水平的高低,教师必须把自己会的,通过一定的途径让自己的学生学会。所以,知识本位的课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也就有了名师出高徒的说法。

    对这样的课堂,我们就可以这样思考:一、教师能不能真正把握究竟考什么?二、凡是考的东西教师都会吗?三、教师会的东西学生都能够学会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首先,我们的教师不都是出题者,不可能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把握究竟考什么,教师只能是根据以往考试的出题规律进行猜测和预测,不可能完全把握出题脉络,何况有一些教师还没有梳理和预测考点的能力。我们有许多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都不能够参与大循环教学,只能在低年部教学,这样的教师怎能够把握考点。其次,我们的教师也不可能对考的东西都会,你可以做这样的实验,把中考和高考的试卷拿来让本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同时答,许多教师肯定还答不过学生,也就是说许多教师的应试能力还不如学生强。这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是我们的学生把教师会的都学会了,也不一定能够答高分。当然,在我们的学校里,肯定有一些教师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大师,他们对知识本身,对考试内容是有相当深刻的研究的,但这样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再次,教师也不可能把自己会的东西全部让学生都学会,这里有许多变量存在,其中包括教师能不能管住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艺术水平高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等等。

    所以说,这种知识本位的课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过分的依赖于教师,而现实中教师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的学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现实中教师的差异又促使学苗的差异,一些盼子成龙的家长把自己认为智力水平高基础好的孩子送到了教师水平高的学校,这样学校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大,一些所谓的名校就产生了。

    那么,如何突破教师差异这个教育短板去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呢?当然提高教师的水平肯定是个永恒的主题,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把教师的差异缩小呢?这种差异恐怕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消除,所以,我们过分依赖教师应试水平的提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恐怕也永远都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我们应该这样思考问题,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普通的教师都能够上不普通的课,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把利用学生做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手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的活动成为多边活动,而不是单靠教师一个人的传授,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自己不会的,也能够学会教师不会的,这样的不普通的课堂就一定能够让普通的学生成为不普通的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着,学生学习难点的点拨者,学习过程的服务者。按照这样的定位去培养教师,用新教师建设新课堂,培养新学生,就一定能够发展新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