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堂上如何“看”(中篇):文字到图形图像的转换

标签:
刘晓斌概念图思维导图听说读看写词汇云图 |
分类: 常见教学问题 |
从文本文字到图形图像的转换,即用图形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教学信息。方法举例如下:
1、概念图/思维导图。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信息转换方式,因此相关的教学研究已经很多。当前在教学中,教师可更多地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特征,设计多种“看”的活动形式,如:
(1)看图勘误:设置错误节点,让学生仔细看图,评价对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e.g. 教学指令:请仔细观察下图,在每个分类中挑出一个有错误的节点。
http://s12/mw690/00222bNigy6XvEUJgnx4b&690
(2)看图复述:利用概念图重构篇章结构或知识体系,在读后进行产出性练习,或在复习阶段重温知识。e.g. 教学指令:请根据下图复述本文主要内容。
http://s6/mw690/00222bNigy6XvEX0E97c5&690
(3)依图填空:在图中设置空白节点,评价学生对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延的熟悉的深度。e.g. 教学指令:依据图中的分类及提示,填入各分类中所缺的连词。
http://s15/mw690/00222bNigy6XvEYTONgfe&690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活动的举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看”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
在技术形式上,可以使用xMind、iMindmap、Mind Manager、Inxsignt Star Tree、Inspiration/kispiration等软件绘制。然而此类软件绘制出来的图片一般生成为图片后,在课堂中只能以整张图片的形式呈现,如果要进行头脑风暴等活动,难以体现思维导图引导思维动态思考的特点,除非课堂电脑中也安装了以上软件。因此很多教师并不使用软件来绘制,或直接在黑板上手绘。但手绘的图形一来不够美观,二来难以体现复杂的结构。
在当前移动设备使用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软件(如SimpleMind+,iBrainStormer等都比较适合课堂演示),把iPad上的现场绘制过程投影到教室电脑屏幕上,如下图是作者与广州市21中学罗伟雄老师在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所进行的现场绘制思维导图教学演示:
http://s8/mw690/00222bNigy6XvF2olsHc7&690
至于移动设备与电脑之间屏幕共享的方法,有以下不同设备组合的解决方案:
(2)
(3)Andriod手机/平板+Window电脑:移动设备和电脑上均安装“一键投影”。
2、词汇云图(word cloud)。这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文本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它可以分析篇章中实意词汇出现的频率,把文章转换为由重点词汇构成图形,图形中词汇的字号越大、颜色越重,说明其出现的频率越高。如下图是把一篇初中英语课文内容转换为文字云图的形式(梁静怡,2014):
http://s7/mw690/00222bNigy6XvF4eLbM86&690
词汇云图与概念图/思维导图是两种很值得进行比较的图形。概念图/思维导图结构清晰、工整,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而词汇云图无明显结构特征,内容似乎很混乱。然而正是这种特点,使得这两种图形适合在教学的不同场景中使用。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能通过观察概念图/思维导图的清晰结构从而对篇章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回忆;而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观察同一张词汇云图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词汇云图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看”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见教学活动举例:
(1)看图预测:呈现课文(或听力篇章)的词汇云图,让学生通过词汇云图猜测课文的内容要点。e.g. 教学指令:观察以下图形,注意带框线的词汇,说说你对本文主要内容的猜测。(罗伟雄,2015)
http://s12/mw690/00222bNigy6XvF5KvLdeb&690
(2)看图理解:在阅读篇章过程中,教师也可把一些重点段落的内容单独转换成云图,一边呈现云图,一遍带领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段落重点内容。e.g. 教学指令:观察云图,理解本段大意。
(3)看图复述:由于利用概念图进行口头复述的难度较低,教师可利用词汇云图适当提高复述的难度。
云图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主要是利用一些网络平台,把需要转换为云图的文字内容复制进去后直接点生成(create, generate, make之类的提示)即可。这些平台有(后两个通过正常途经不能登录):
(1)https://tag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