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新课堂上如何“看”(上篇)——从“听说读写”到“听说读看写”

(2015-11-15 22:45:22)
标签:

听说读看写

多模态

信息转换

刘晓斌

分类: 常见教学问题
      在10月16日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年会上,参与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北师大王蔷教授透露,正在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定义为“借助于语言以听、说、读、看(Viewing)、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方向的,将会带来其他其他学段课程标准的相应调整。由此,在英语教学中强调了多年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将变成“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 

      增加“看”的能力,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已经对以纯文本和语篇为基础的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这类资源对听、说、读、写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来促进学生“看”的能力,进而培养其语言能力?

      首先要理解:“看”什么?很明显,看的对象应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甚至现场的实物、场景等,当然,这些对象的语境应该发生在英语教学之中,也就是和英语教学相关的。 

      其次是教师如何设计“看”的资源和活动?可以参考以下两种(不限于)原理和方法: 

     一、信息转换方式(Transition device)。由于学生在语言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一般都是稍微高于其认知水平的(克拉申的输入假设i+1原理),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输入,教师可以把较为复杂的教学信息进行方式的转换,用可视化的方式把文本与语篇转换成为可视化的图表、图形和图像等,以使语言得以输入后继续产出。简单地说,信息转换方式是从文本文字到图形图像的转换,用图形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教学信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表示过:“Pictures are what most easily impress themselves in a child’s mind, to remain lasting and real. Children need to be given many examples and things they can see, and not abstract rules of grammar.” 这说明,人们通过对图形图像的“看”能够更快速、深刻地掌握所要传递的信息。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学家施拉姆(Schramm)提出的施拉姆经典模型亦支持这种观点。教师在传播教学信息之前,要先对信息进行解码(decode)、解释(interpret)以及重新编码(encode),而从文本文字到图形图像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解码、解释和重新编码的过程:
http://s4/mw690/00222bNigy6X202l1vB23&690
      文本文字信息的转换方式包括:照片、简笔画/绘画、地图、表格、饼图、柱形图、流程图、路线图、树状图、循环图、概念图/思维导图、词汇云图等等。在本文的下篇将对这其中的一些典型的、和信息技术高度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介绍。

      二、多模态的方式(Multi-modality)。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我们每天在报纸、杂志、广告、招贴画、故事书、教科书、百科全书、说明书、计算机界面,甚至在我们相互交往时都离不开多种模态。例如,我们谈话时手舞足蹈,有声有色,意味着使用了两种模态。我们的国画往往配有诗文和印章也是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多模态研究中的信息技术比重越来越大。从多模态的概念来看,它与多媒体有相似的地方,其区别在于,多媒体指的是信息传播的多种介质,包括物理介质如纸张、光盘、磁带等,还包括逻辑介质,如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而多模态指的是人类与外部的互动方式。显而易见,多媒体的材料能触发多模态的体验,多模态学习和多媒体学习经常相伴相随。多种模态相加进行组合教学的优势,以下图片可作说明:

      简单地说,在教学中,把文本文字或教师口头传递的单一模态互动方式,增加其他如视觉、听觉等方式,就是多模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视觉模态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文本文字+观看图形图像视频实时同步进行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看”的方式。如以下显示的是把一篇课文加上图片、录音、字幕,最后变成图文视频供学生观看:

      以上两种方式,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第一种是把A变成B,第二种是A+B+C。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他们都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不管是信息转换方式还是多模态的方式,都不应过于注重“看”而忽略了听、说、读、写。如用图形图像的方式呈现课文原文,课文变得更容易理解了,但很容易走向一个误区:由于看图的便利性,传统教学中强调的guessing/predicting/skimming/scanning等等阅读微技能和阅读能力随之弱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什么时候进行“看”的活动,其时机的安排非常重要,具体在下篇详细讨论。
(作者:刘晓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