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网友情缘  永做您的“粉丝”——给村夫老师

(2010-12-18 12:12:21)
标签:

转载

我也来做一回粉丝

 简短说明:

  初荷老师是《班主任之友》《原创空间》论坛的版主,我跟随她的脚步到了 《班主任之友》论坛,一看,那是个人才济济别有洞天的好去处,也想去那学习 。没想到她写了如此热情洋溢的文章,令我汗颜! 她的真诚情谊,让我感动!特转载这里。             

                      永做您的“粉丝”

                               ——给村夫老师

 

如水的月光下,和煦的春风中,我不止一次对着您所在的那个城市的方向,想像着您的模样。想着想着,我会“扑哧” 一声笑出来。您知道的,您一定知道的,这是我想到了您班级日记中那个调皮学生婷婷对您的描写:“新来的班主任,是个瘦老头儿,高高大大的瘦老头儿,浑身没肉净骨头……”

说实话,第一次看您的帖子,我就被这个学生的话吸引住了。怀着一颗“小人”心,我很想知道您面对一个新接手的“烂班”,面对学生如此“挑战权威”,您会怎样做。看下去,我知道您没有生气,也没有调侃,而是很真诚地对这个所有老师都放弃的学生说,她很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我本来就是一个高高瘦瘦的老头儿嘛。”然后鼓励她多读书、勤练笔等。

单单凭着这一个案例,我就知道自己应该锁定这一个帖子,深入学习下去。

很自然地,很冒昧地,我开始向您求教。在冬儿旷课的时候,在佳佳喝酒的时候,在菁菁和我发生冲突的时候,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在我身心疲惫的时候,您总是第一个跟帖,为我出谋划策,为我排忧解难。当我说:“总麻烦您,真不好意思。”您便回答:“你说麻烦,就太客套了,我只怕不能帮助你,让你失望;多个朋友,多个想法,总比一个人强。”

就是这么朴实如土地一般、简单如开水一般,您从不说华丽的语言,只是很认真地了解我的班级、我的学生、我的困惑、我的缺点。您是最善于鼓励学生的——对这个远方的、素昧平生的我也不例外。看到论坛上有的专家批评我、指责我,言辞太尖锐,您便私下里发短信安慰我;得知菁菁回来我很害怕班风跟着她跑,您写了一千多字的长信鼓励我,您说:“我相信你能‘治服’她。因为,从性格上看出,你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人就应该这样,从那儿跌倒,必须在那儿爬起来。你可能会觉得我这是在安慰你,抱着不疼的牙晃动,实际上我觉得我说的是真的,你有那样的实力。因为,班级同学是和你团结一致的,是和你站在一起的,这和原来不一样……全班同学的力量再加上老师的力量,‘斗’不过一个学生,谁能信呢?你信吗?你别老拿过去的眼光看问题啊!……当然,这不是说,现在的工作会一帆风顺,还得有阻力,有挫折,有困难,这也是必须充分估计到的……菁菁既然非要回你班,她对你是非常信赖的,你也必须要接纳她。再怎么的,她也还是个孩子,必须对她是以心换心的教育。她经过这一挫折,回到班来,也正是看你对她啥态度,你一定要设身处地想想她的处境,她也有她的难处,一身的毛病(虽然嘴上还可能不承认,但她心里明镜似的),回班怕班主任歧视她,同学们瞧不起她……她可能还装得很大度,很得意,很潇洒,但她内心是空虚的,是不值一击的。这也正是你攻破她内心防线的最佳时机,你千万不能错过。攻破她的防线,是以真心换得她的真心,绝不能有其他非份之想。第二,你还有全班信赖你爱戴你的帮手呢,你也一定要用好你的帮手!

“最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给她错误回旋的余地,既然回班,就严格要求她(当然,你通着她或通着全班学生,一定得说,她要求回班,她有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这也是个艰难痛苦地过程,你得帮助她,给她鼓励,给她时间,你还得在她身上说不上耗费多少心血的精力呢!”

信的最 后村夫老师说:“生活,就应该有点挑战,只有挑战,才能增长才干!”

这就是村夫老师,他给我的话,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没有耳提面命的吩咐,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有的只是真情、鼓励、真诚,和设身处地的思索。

后来,我给菁菁写了一封信,好多老师认为我不该心软,万不可将信拿给菁菁看。村夫老师却发悄悄话说:“ 昨天已看到你的帖子,想把我的想法贴出,怕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只在这里说说,供你参考(不说,又觉得对不住你)。给菁菁的信,我认为应该给她,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再说了,一块坚冰,要想使它融化了,只能给它加热;若太冷,不但不能使它融化,反而会使它冻裂。现在网友们对于菁菁的转变是两种看法,何去何从,只能由你自己定夺。”又说:“若你用真诚都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你用严厉的批评冷酷的漠然就能赢得学生的心吗?”

村夫老师——我的师长、我的网友、我的大哥,您总是那么亲切,不急不燥、不温不火、从不人云亦云、从不言不由衷,就这么提醒着、建议着,让我选择。

看到我日记的老师,都说我管理班级充满智慧、爱心和真情,其实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也有放弃的念头,也有疲惫到要冷漠的心思,是村夫老师在远方时刻关注着我,如同对待自己的学生一般,快乐着我的快乐,痛苦着我的痛苦。我总是奇怪,李迪何德何能,竟能拥有如此真诚、热情的师长?

看到我日记的老师,都说我文笔清新流畅,倾诉恳切从容,怎知道村夫老师的文笔比我优美百倍?村夫老师是个语文教师,他经常指导我读书,告诉我经典作品不仅仅要细读,最好能背诵。他也经常指导我写作,比如我做张万祥老师给弟子们布置的作业《“作与细”与“作于易”》,村夫老师就为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而论坛上好多老师看我们的文笔相似,偏巧村夫老师的《爱心曲》里有一个学生叫晓荷,便认为我就是晓荷,以至于一听说我是河南人,不禁大惊:“怎么?难道你不和村夫老师在一个城市?难道你不是内蒙的?”

我便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大笑。

村夫老师的日记《爱心曲》在K12教育论坛一经连载贴出,好评如潮,顷刻间拥有了一大批“粉丝”,他们都自称是村夫老师的“弟子”。而我是后来才到这个论坛的,那时村夫老师的 “粉丝”们正热热闹闹商量着要在论坛上为他过生日,这本是一件令我极振奋的事情,但这些“粉丝”、弟子里却没有我,也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不免酸溜溜的了,跑进去理直气壮地喊:“我怎么不认识你们?我可是村夫老师货真价实的弟子啊!”然后把自己的日记发到论坛上。这么一来,好多老师都来安慰了:“你可能是村夫老师现实中的弟子吧!你的文笔和老师真像。我们只是他网上的弟子”云云。

我不做分辨。

如此,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从内心深处讲,我也早把自己当成了村夫老师的学生。他给我的感觉是亲切的,温厚的,很多时候,我更愿意把村夫老师当做隔壁办公室的同事大哥,待到看见他日记里对夏日早晨的细腻描写,或对住所景色的深情陈述,或利用晨练到家乡小河边拣一大堆鹅卵石回来,我会忘记了这些美丽的文字来自一个已经退休的教师的手笔,误认为拥有这些童趣和情趣的人,应当充满青春活力,甚至该是个小伙子才对。于是,看村夫老师的日记,我常常忘记他的年龄和身份,忍不住要幸灾乐祸,要顽皮地冒犯他一下、反驳他一次。这时,村夫老师便一本正经、娓娓道来自己做法的缘由,让我不敢再继续胡闹下去。

如今,我在窗前翻阅着自己和村夫老师的一篇篇长信、短信来往,感慨万千。很长一段时间,我称呼村夫老师为“村老师”;《爱心曲》里的班主任叫杨平富,所以,有一阵子,我叫他杨老师。其实,村夫老师的真名是郭敬瑞,我该叫他郭老师。

   现在,我只想说:“村老师,杨老师,郭老师,初荷愿意永远做您的‘粉丝’。”

网络是虚拟的,也是精彩的。于我而言,网络更是真诚的。我喜欢这里,离不开这里,只因为这里有如此多师长在鼓励我、鞭策着我进步,我每天都收获着不尽的友谊、真情和知识。

 

初荷发表《班主任之友》论坛

2007-08-30 21:21:05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